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高考作文|“回车键”与“省略号”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王子涵 徐子晗 记者 王湛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幻,互联网迅速发展,人工智能的热度也不断上升,它们已经不可避免地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无论是大数据推荐,还是简单的上网搜索,都存在着它们的身影。不过,在新兴技术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是否又在蚕食我们的思维,吞并我们的独立想法?在我看来,按下“回车键”的那一刹那,或许广阔的知识库背后,亦是沉重的锁链,无尽的省略。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否则无以进步,无以长才。但是人又天生具有惰性,所以才会致力于发明工具提高生产力,让自己过得舒坦一点。于是乎,在当下这一互联网技术奔涌前进之时,利用网络来获取问题的答案早已司空见惯,ChatGPT、通义千问之类的产品应运而生。省去繁琐的查找纸质文献,省去到处考察,甚至省去社交,只需一个网络,一个浏览器,再轻轻点一下回车键,琳琅满目的答案就出现在眼前,何其迅速!可见它着实像一个“省略号”,省略掉了复杂的过程,将结果直接呈现,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解决问题变快了,但并不代表真实存在的问题变少了。问题是需要被发掘的。而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样限制着我们,从这过个角度上来说,我们的问题确实变少了。

当答案整齐地排列在屏幕上,我们多半会选择直接接收它,而非继续索求更多的知识,这也就限制了思考的维度和深度,变相地替我们省去了问题。同时,它也省略了在攻克问题过程中所能够学习到的方法,以及面度更广的衍生知识。一旦失去了思维的发散力,失去了储备的广泛性,失去了独立作业的能力,那么问题理所当然就少了。因为无法发现问题。王阳明听说整日盯着竹子看可以将竹子画得更好,但在竹子面前静坐几天之后却无一点变化,于是他思考,领悟格物致知,创立了阳明心学。在这过程中,王阳明没有盲目,而是主动去寻找问题,并且积极地探求方法,运用自己的思考和经验解释,这才有了境界的提升。赵括则纸上谈兵,对书上的一切盲从,没有自己再消化,以至于战败。又倘若是自觉自律之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于他们来说则是加持,是高效获取全面信息的窗口,填补“省略号”所留下意犹未尽之言的不二法门。

“回车键”与“省略号”相遇,思想活跃造就它们碰撞的火花,全盘接受则会筑就它们冰冷的外壳,问题与发展需要对其客观看待。

作者: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 高一(12)班 王子涵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H5Fi0iWeNnUhZeV1B7Ds7f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