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阅读物语:人为错误引发的太空悲剧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佛州起飞,数百万美国人,通过CNN观看现场直播。仅仅73秒之后,挑战者号就被火焰吞没,然后在大西洋上空解体。机上七人全部遇难。

与肯尼迪遇刺事件、911事件一样,挑战者号灾难是20世纪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决定性时刻,它永久改变了美国对自身的思考方式,及其对未来的乐观看法,但它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是天灾,还是人祸?却无人知晓,无人提及。

三十八年之后的今天,著名记者亚当·希金波坦重提旧事,他认为,这是一出人为的、重演的悲剧。

希金波坦是一位英国作家,作品发表在《纽约客》、《纽约时报杂志》、《连线》和《GQ》等著名刊物上。他于2019年出版的《切尔诺贝利的午夜》,被《纽约时报》、《时代》杂志、NPR等媒体选为年度最佳图书。

在今年5月14号出版的新书《挑战者》中,希金波坦采访了60多人,包括宇航员家属和美国宇航局官员,对挑战者号灾难进行了明确的描述。他还探究了导致悲剧发生的失误和疏忽。他想通过这本书,为挑战者号在太空探索历史中的地位,做出终极致敬。

希金波坦以阿波罗1号悲剧开场。1967年,在训练期间,阿波罗1号在发射台上失火,三名宇航员因为打不开舱门,全部窒息而亡。事故原因非常荒谬,机舱是纯加压氧气环境,里面布满大捆电线和可燃材料,舱门不能正常启闭,尽管工程师早就把这些问题反馈给管理层,但却被忽略。

十九年之后,挑战者号悲剧的原因出奇地相似。为了节约成本,挑战者号依靠固体燃料火箭将航天飞机推进太空。火箭在别处分段制造,送到现场组装,密封接头的橡胶垫圈是安全隐患,一旦失效,正在燃烧的燃料就会迅速逸出,让火箭瞬间“变”氢弹。工程师发现了这个隐患,同时也有证据表明,那个12英尺直径的橡胶垫圈已经失效。但管理层认为,修复接头太昂贵、太耗时。结果,悲剧不可避免。

挑战者号灾难发生十七年后,也就是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飞船结束任务,重返大气层时解体,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起因不过是飞船机翼在发射过程中,被一块泡沫绝缘材料击中,工程师认为飞船遭遇撞击而受到损害,而管理层依然觉得没问题。

这本新书是调查性新闻的杰作,但它不是为了宣扬胜利和勇气。相反,对任何人来说,阅读这本书都需要一点勇气。

在书里,我们读到,当一连串原本可避免的灾难,被当作“成功的失败”来宣传之后,美国宇航局已经默默建立起越发牢固的声誉。

我们还读到,悲剧里的每一个错误决定,都是当权者权衡风险之后的权宜之计,他们的思想被权力扭曲,在金钱、政治面前唯唯诺诺。而付出巨大代价的,却是无辜的其他人,那些飞行的人、那些建造的人、那些发出警告的人、那些被忽视的人、那些被抛在脑后的人、甚至,那些观看直播的人......

设计飞船复杂部件的工程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负责组装零部件的制造商,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负责维修和保养的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宇航员将凭借经验和精确度飞行。任务控制中心将明智且安全地发出命令。任何发现的问题,都将公开讨论和纠正,但一切都取决于复杂的人类系统,恰好在最后一点上,失败了。

总之,挑战者号灾难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尽管我们坚信技术系统能够完美运作,但它们依赖于人,有时,人会失败。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现实。

我想,这也是我们担心核战争、超级人工智能的根本原因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oT3zQZSAzwjiL_SjYMkaW5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