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美、俄同一天手搓出常温超导?韩国却默默撤下了论文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3年7月22日,韩国科研团队发布了一篇关于室温超导的论文,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论文描述了一种名为“LK-99”的晶体,该晶体在常温下表现出超导属性。

令人震惊的是,韩国团队提出的实验方法极为简单,仿佛只需“手搓”一番即可。然而,这一发现伴随着许多疑问与争议,甚至在论文发布后不久,韩国团队就悄然要求撤回。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韩国科研团队的实验步骤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团队先将氧化铅和硫酸铅以相同比例混合后加热至725度,持续24小时,得到黄铅矿晶体。

通常在科学实验中,反应条件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样的高温反应过程居然只需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和时间,就能生成所需的晶体。

他们将铜和磷混合加热至480度,持续48小时,以制备出磷化亚铜晶体。这个步骤同样简单直接,似乎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或严格的环境控制,只需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长时间加热即可。这种简便性在传统的材料科学中是少见的,尤其是涉及到精确晶体结构形成的过程。

最后,将前两步得到的黄铅矿晶体和磷化亚铜晶体粉末混合,加热至925度,持续5到20小时,即可获得LK-99晶体。

这一阶段只需将两种前驱体粉末在高温下混合处理,即可获得最终产物。相比之下,传统的超导材料合成往往需要在极为苛刻的条件下进行,例如高压、高纯度环境,以及极其精确的化学计量和反应控制。

通常实现超导性需要在极为严苛的条件下进行,涉及复杂的实验设备和高度精细的技术。然而,这项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却异常简便和直接,仿佛只需按照简单的“配方”一步步进行,即可获得具备特殊性质的材料。

这种超乎寻常的简便性,无疑让人们对其结果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质疑这种方法是否真的能够实现预期的超导性。

在韩国科研团队发布论文后,全球科学界掀起复现热潮。华中科技大学常海欣教授带领的团队,率先报告了他们的复现实验结果。

他们成功合成了LK-99晶体,并观察到这一材料能够实现磁悬浮。磁悬浮是超导体的经典特性之一,即在外部磁场作用下,超导体会排斥磁场,从而悬浮起来。这一现象通常被称为迈斯纳效应。

然而,尽管实验成功展示了磁悬浮现象,但这一结果并不足以全面确认LK-99作为室温超导体的全部潜力。

超导现象的核心特征,电阻为零的超导电性和磁通量以量子单位存在的通量量子化,仍待进一步的实验确认。这两项特性,是判断一个材料是否具有超导性的决定性标准。

同时,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也加入了对LK-99材料的研究行列。他们选择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探究该材料的潜在属性。

利用模拟技术,他们对LK-99晶体在磷灰石结构中铅原子被铜原子替换后,可能发生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从而确认了这种替换对晶体结构带来的显著影响。

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暗示,LK-99晶体在经过特定的结构调整后,有可能展现出超导性质。当铅原子被铜原子替代,晶体的电子布局随之改变,这可能赋予了它在常温下实现超导的能力。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进一步巩固了韩国研究团队的初步发现,从理论上为LK-99实现室温超导提供了支持。

就在全球科学界为韩国的发现欢呼之时,韩国团队却要求撤回论文。这一举动引发了许多猜测和疑问。

官方解释是数据需要更正,论文不够完整。然而,也有观点认为,韩国团队可能是担心其发现经不起科学界的严密审查。韩国团队的实验过程虽然简单,但复现结果却并不一致。

更复杂的因素可能包括内部争斗。据报道,韩国团队的论文在预印本平台arXiv上发布了两次,而且是由不同作者抢着发布的。这样的行为不仅反映了团队内部的不和谐,还可能影响到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在科学研究中,团队协作和统一的对外发布尤为重要,任何内部的分歧和争功行为都可能对研究的完整性和可信度造成损害。韩国团队在这种关键时刻选择撤回论文,或许是为了避免更大的争议和不利影响,重新审视和校正数据。

尽管中美俄三国的实验室发现了令人鼓舞的信息,但科学界仍然保持谨慎态度。磁悬浮和抗磁性虽然是超导体的重要特性,但还不足以完全证明LK-99具备真正的超导电性。

我们期待科学界能够继续深入研究,揭开室温超导的神秘面纱。如果LK-99晶体真的能够实现室温超导,它将带来一场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

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保持谨慎和耐心,用科学的方法验证每一个发现。科学的发展需要时间,也需要无数科学家的努力和智慧。我们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室温超导技术必将成为现实,为人类社会带来无限可能。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Sy80qik_oi3aVZJJaBY03R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