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美国阿波罗登月真假争议再现舆论场,中国科协曾多次帮忙辟谣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近日,围绕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真实的讨论再次在多个网络平台引发热议。大量网友将一段航天专家直播中的不连贯表达解读为“阿波罗登月是一场惊天骗局”。这一话题迅速发酵,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论。

争议的起点是央视总台在直播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发射过程中的一次交流。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升空,标志着人类首次尝试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并返回。

发射成功后,央视的主持人与探月工程三期的副总设计师裴照宇进行了对话,讨论了本次任务的着陆点选择。

在谈话中,主持人指出嫦娥四号的着陆点位于南极艾特肯盆地,而嫦娥六号虽同样着陆于艾特肯盆地,但位置有所差异。裴照宇在回应时似乎有些口误,提到了“阿波罗盆地”,此时主持人为了保持直播的连贯性,迅速转换了话题。

这种情况在直播节目中并不罕见,但却被一些媒体曲解并利用。他们选取了裴照宇在直播中提到的“没找到”和“阿波罗”这两个词,制作成短视频,并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这些视频的标题往往具有误导性,如“裴总对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发现:没找到那个……”。由此,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关于质疑美国阿波罗登月真实性的讨论,评论区充满了相关的质疑和猜测。

针对这些谣言,中国科协微信公众号“科学辟谣”迅速做出了回应。5月14日,“科学辟谣”发布了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太空文化传播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王君毅的文章,对事件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辟谣。

文章指出,裴照宇提到的“阿波罗盆地”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这个名字虽然包含“阿波罗”二字,但与阿波罗登月任务毫无关系,只是为了纪念阿波罗计划而命名的。

王君毅进一步解释道,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内最大的撞击坑之一,面积跨越月球正反两面,内部包含许多大小不一的次级盆地,“阿波罗盆地”只是其中之一,并非任何一次阿波罗登月任务的落点。

尽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阿波罗登月任务的真实性,但一些人仍然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提出了一些主要疑问。

比如:月球上没有空气,国旗为何看起来在飘扬?月球上只有单一的太阳光源,为何照片中会出现多个影子?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的脚印为何如此清晰?对于这些疑问,中国科协和多位航天领域的专家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关于国旗在真空环境下飘动的问题,欧阳自远院士解释说,国旗在月球上的摆动是由于宇航员插旗动作产生的动量所引起的。

在将国旗插入月球表面时,宇航员的动作给予了旗帜一个初始的动量,导致旗帜在月球的真空环境中继续摆动。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阻力,这种晃动会持续较长时间。因此,看到国旗晃动并不意味着它受到风的影响,而是由于惯性的作用。

对于月球表面为何会出现多个影子的质疑,专家们指出,这主要是由于着陆器的金属表面反射太阳光所致。着陆器表面由多种金属材料构成,这些金属材料具有高反光性。

在不同的角度下,着陆器的多个反光面会将太阳光反射到不同的方向,从而产生多个影子。这个现象在地球上也可以观察到,是光线反射的正常结果。

关于宇航员脚印为何如此清晰的问题,专家们解释说,这与月球表面的特殊性质有关。月球表面覆盖着一层细腻的月尘,这些粉末状的矿物质颗粒摩擦系数高,能够很好地保持形状。

当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时,脚踩在月尘上会留下非常清晰的印痕。这种现象并不是人工伪造的结果,而是月球环境下的自然现象。

科学界普遍认为,阿波罗登月任务的真实性毋庸置疑。阿波罗计划是一个涉及几十万人的庞大工程,汇集了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如此大规模的项目,涉及的技术和科学成果,不可能在造假的基础上完成。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曾表示,“造假比造真还难”。这种观点强调了在如此复杂的项目中,精细到每一个步骤的实施、每一项技术的突破和每一个科学发现,都是极其严谨和精确的。任何一个环节的造假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显然不具备可操作性。

不仅如此,阿波罗计划的许多科学成果只有在月球环境下才能获得。例如,阿波罗任务带回的月壤和月岩样本中,发现了地球上没有的矿物和物质特性,这些发现为地质学、行星科学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材料。

此外,阿波罗计划期间,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也只能在月球特有的低重力和无大气环境下获得。这些独特的科学成果进一步证明了阿波罗登月任务的真实性。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严格的记录和验证。数以千计的文档、音视频记录、实时数据传输和地面观测,构成了一个庞大而详尽的证据链,支持了阿波罗登月的真实性。

更重要的是,全球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基于阿波罗计划带回的月球样本,进行了大量的独立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彼此吻合,进一步印证了登月的真实性。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虚假信息和误导性内容容易引发广泛的误解和争议。这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需要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避免被断章取义和误导性报道所左右。对于那些故意曲解专家言论,利用大众情感炒作流量的媒体,更需要加强监督和规范。

科学辟谣平台和科普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及时澄清事实,提供科学解释,为公众解答疑惑,维护了科学的权威性和公众的知情权。

阿波罗登月计划作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科学成就,早已得到了大量证据的支持和验证。尽管质疑声不断,但科学的解释和实物证据足以证明其真实性。

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科学理性,不盲从谣言,共同维护科学的尊严和社会的诚信。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woRmvTQrF71PR_623oKgVG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