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闲谈丨为什么大模型写不出满分高考作文?

也许各位都还记得,当初大模型出来的时候,各种威胁论、取代人的说法甚嚣尘上,一时间,某位大佬在报告中,列举了将来被AI替代的上百种行业,这其中就有记者、文书之类的文字工作者,随着大模型的知识积累和文字组织,能快速的写出人们想要的文章,比如,不少媒体都开始用机器人写稿了。

看起来,这个职业真的是岌岌可危了。

本以为,按照这个趋势,高考就不需要写作文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的变化,那些大佬们所提出的即将消失的职业,也并没有消失,大模型也没有替代人们去写论文、小作文之类的。

今年高考作文出来后,笔者就直接将高考作文题投喂给了国内某大模型,很快就输出了千字文章,只是阅读一下内容,那真叫惨不忍睹,想及格都很难,更别说拿满分了。后来换了一个模型,输出的文章,勉强能读。(信息时代的思考:问题与解答的无限循环)

也有知名媒体或自媒体机构,将各家大模型写的高考作文拿给阅卷老师去评阅,最终很少有超过50分的,有的甚至只有30分,也就是及格分都达不到。

那么,为什么被捧得如此之高的大模型,写不出一篇满分高考作文呢?我们可以从技术角度、情感角度和评分标准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

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工智能的写作能力受限于其算法和训练数据。尽管现代AI可以处理复杂的语言模型,生成连贯、语法正确的文本,但它们通常缺乏对语言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高考作文往往要求考生展现出对题目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需要对语言的多维度把握,包括隐喻、双关语、文化背景等,这些是当前AI技术难以完全掌握的。

此外,创造性是高考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之一。人工智能虽然能够根据给定的模板和模式生成文本,但其创造性受限于其训练数据的范围和多样性。AI生成的作文可能在创新性和独到性上不足,难以达到人类考生的思考深度。

从这一点来看,那些“大模型从业者”鼓吹的“替代论”大多都只是吹牛而已。这就像当年自动驾驶被捧到天上去,疫情来临,他们全都哑火,一样的道理。

从情感角度来看,情感共鸣是高考作文的另一个关键要素。一篇能够触动人心的作文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评分。然而,人工智能缺乏人类的情感体验,它们生成的文本可能缺乏真实的情感色彩和个人情感投入。人类考生在写作时会将自己的情感、经历和价值观融入文字之中,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是AI难以复制的。

情感的表达不仅仅是文字的选择,还包括对语言节奏、语气和风格的把握。这些细微之处往往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风格,而AI在这方面的表现往往较为机械和单一。

从评分标准来看,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通常包括内容的相关性、逻辑性、创新性、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等。人工智能在处理这些标准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例如,AI可能在遵循题目指令和保持内容相关性方面出现偏差,或者在逻辑推理和论证过程中缺乏连贯性。

总结一下,高考作文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展示,更是考生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体现,目前AI技术难以完全达到。因此,大模型的作文,最根本的差异是创新性和个性化表达不足。这是因为AI的写作过程往往是基于统计和模式识别,而不是基于深层次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从这一点看,那些鼓吹“AI取代人类”的,基本上不是骗子就是傻子。

也许,那些所谓的专家,当初鼓吹的“替代论”,就相当于是电梯里那些广告文案一样,就是为了吸引你用大模型而已,因为他就在“开发”大模型,为什么加引号呢?是因为国内几百家大模型(成精的AI,下岗的奥特曼,以及188个国产大模型!),应该没几个是真“开发”出来的。

或许是因为国外没有“高考作文”吧!

真金不怕火炼,可在今天,那些“怕火炼”的所谓“真金”挺多了,擦亮眼睛、留住脑子,很必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r8dFO-f79wyHP_AoK5DyJG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