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量子点,最新Nature Synthesis!

第一作者:Kaiyao Xin, Lian Li, Ziqi Zhou

通讯作者:翟慎强、魏钟鸣、刘峰奇、刘灿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

论文速览

量子点(QDs)具有离散能级、可调电子结构和强大的光子-电子相互作用,在非线性光学、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检测和量子计算等多个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这些应用场景中QDs的效率取决于它们的组成、形态和界面特性。特别是,QDs的组成决定了它们为特定应用提供的功能,而形态调节了电子结构和能级。此外,QDs与其基底之间的界面在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和电荷传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合成具有可定制组成、可控形态和内在界面特性的QDs对于满足各种应用的多样化需求至关重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范德瓦尔斯(vdW)外延策略,通过调节vdW表面和QDs之间的界面耦合来生长本征QDs。所制备的多种III-V(MX, M=Ga, In; X=As, Sb)和IV-VI(SnTe)QDs,无需考虑晶格失配限制,从而获得了具有更多本征特性的QDs。

进一步证明了生长的InSb QDs/MoS2在近红外区域显示出宽的光响应,这是由于它们vdW界面上高效的电荷传输通道。本工作报告了一种全固态外延QDs的合成路线,这可能扩大QDs的光电子应用,超出了传统生长方法的范围。

图文导读

图1:在MoS2表面上通过vdW外延生长InSb QDs。

图2:通过理论模拟展示InSb QDs在MoS2表面上vdW外延生长的机理。

图3:在FL mica片上生长的InAs QDs的晶圆级制备。

图4:在不同vdW基底(hBN、FL mica、MoS2和石墨烯)上生长的III-V和IV-VI QDs的通用制备过程。

图5:InSb QDs/MoS2异质结构的光探测性能。

总结展望

本研究展示了通过使用2D范德瓦尔斯材料的vdW表面作为基底,实现了高度可控的QDs生长,这些QDs具有扩展的组成范围。基于QD与基底之间的适度和可调节的耦合,该方法使得QDs不受相干外延的限制、应力的影响以及外部化学污染。

此外,通过优化III-V QD形态和构建多层异质结构等补充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开发。理论上,任何vdW表面都可以生长非层状稳定相的QDs。QDs与2D层状材料的结合形成了内在的vdW界面,并产生了有效的电荷传输通道,为研究混合维度异质结构提供了新的平台,并扩大了低维量子系统的潜在应用。

文献信息

标题:Epitaxial growth of quantum dots on van der Waals surfaces

期刊:Nature Synthesis

DOI:10.1038/s44160-024-00562-0

翟慎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中远红外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QCL)的材料外延生长、器件物理及其应用研究。

魏钟鸣,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长期从事新型低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低维半导体材料(二维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等)的设计与生长;低维半导体器件(偏振光探测器、输运器件等)的构筑与测试。

刘峰奇,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次、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

刘灿,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研究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维材料的表界面调控及纳米光谱学研究。具体包括:(1)低维材料生长动力学与热力学调控;(2)晶圆级二维单晶外延制造;(3)低维材料超高灵敏度纳米光谱学技术;(4)表面耦合物理及光学器件。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_SezxrVR1Lr3Pzk7kW0848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