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当AI遇上搞笑:一场意想不到的智力游戏

最近这两年人工智能可以说是相当火热,我个人接触这方面比较晚,今年3月才接触,通过这三个月的学习和研究,把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首先我们先了解下AI的概念,历史和发展情况:

人工智能AIGC,按照用途进行简单分类的话,

AI其实要被划分为两类:决策式AI和生成式AI。

1,决策式AI,例如,自动驾驶技术,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有兴趣想深入了解的可以自行搜索。

2,生成式AI, 专注于创造全新内容。它可以根据学习到的数据自动生成文本、图像、音乐等内容。

像我们熟悉的文心一言,豆包,Kimi,腾讯元宝,智谱清言,等等

其实,生成式AI的并不是这几年刚刚诞生,它实际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萌芽阶段

1950年,Alan Turing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这是生成式AI领域的一个里程碑,预示了AI内容生成的可能性。

1957年,Lejaren Hiller和Leonard Isaacson完成了历史上第一首完全由计算机“作曲”的音乐作品《Illiac Suite》。

1964年至1966年间,Joseph Weizenbaum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可人机对话的机器人“Eliza”,它通过关键字扫描和重组完成交互任务。

1980年代,IBM公司基于隐形马尔科夫链模型,创造了语音控制打字机“Tangora”。

沉淀积累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规模快速膨胀,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了海量训练数据。但是由于硬件基础有限,此时的发展并不迅猛。

2007年,纽约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员Ross Goodwin的人工智能系统撰写了小说《1 The Road》,这是世界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小说。

2012年,微软公司公开展示了一个全自动同声传译系统,可以自动将英文演讲者的内容通过语音识别、语言翻译、语音合成等技术生成中文语音。

快速发展阶段

2014年起,大量深度学习方法的提出和迭代更新,标志着生成式AI的新时代。

2017年,微软人工智能少女“小冰”推出了世界首部100%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2019年,谷歌DeepMind团队发布了DVD-GAN架构用以生成连续视频。

2020年,OpenAI发布ChatGPT3,标志着自然语言处理(NLP)和AIGC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21年,OpenAI推出了DALL-E,主要应用于文本与图像的交互生成内容。

自2022年开始到现在,OpenAI多次发布ChatGPT新型号,掀起了AIGC又一轮的高潮,它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与人类进行复杂的对话。

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我来分享下我个人使用的感受:

第一次使用Kimi

在右下角大家可以看到,我跟Kimi的第一次对话是2024年4月17日,不过应该还有更早的对话,可能被我删除了,不过相比其它AI工具,Kimi还有时间线,而文心一言,腾讯元宝等就没有,咱也不明白,加个时间会很难么?

Kimi不是号称200万字的长文阅读和理解么?实际上只能用20万字的,来给大家看下,我第一次把这20万字用完的对话吧:

大家看到了吧,没有日期和时间,

大家看到了吧,它提示了我单个对话已经超过了20万字,于是我费了很大得劲把对话记录导出来了,大家看下:

大家看下左下方的蓝色框,一共是52288个字,基本上是丢失了四分之三的内容,不知道去哪儿了,走丢了,这也是我最近开始少用Kimi的原因。

可能有朋友会问,为什么要一直在一个对话里持续问问题呢?这是因为,我们想测试,它(Kimi)是否有记住上下文的功能,结果来看,有是有,但是并没有持续很久,意思是,也就能记住最近3-5个对话,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能够根据我们上传的多个文档,来判断作者的一些信息,写作风格,关注的领域,见解等。

其实,最近用文心一言和腾讯元宝多一些,因为Kimi不能做图,而这两个可以,效果还不错,给大家看看哈

1,文心一言的

2,腾讯元宝的(好像比文心一言好一些哈)

当然了,相比MJ,SD等专业的出图软件,还是在细节上还是相差甚远,但胜在操作简单,只是提示词,需要下点功夫。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Z6Jq92IzliR0F-6sb5XVla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