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够人类用60万年,为什么人类还到处找能源?

太阳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宝库”,因为在它的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核聚变反应。据科学家推测,太阳内部每秒‬钟‬大概有‬6‬亿吨‬的氢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5.96亿‬吨‬的‬氦‬,同时释放‬出‬400万‬‬吨‬氢‬的‬能量‬。

据估算,这些能量足够人类使用60万年之久,那为什么人类还在四处奔波,寻找新的能源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熵。在物理学中,熵是一个衡量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在宇宙中,能量总是从有序向无序转化,即从低熵状态向高熵状态转化。

而人类能够利用的能量,正是那些处于低熵状态的能量。太阳虽然释放着巨大的能量,但其中大部分都处于高熵状态,无法被人类直接利用。

举个例子,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红外线等波长较短的光线,虽然携带了大量的能量,但它们却无法像可见光那样被人类有效利用。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虽然里面堆满了金银财宝,但我们却没有合适的钥匙去打开它。

目前,人类能够利用的太阳能技术,如光伏电池等,其转换效率仍然非常低。这些技术只能将一小部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大部分能量仍然以热能等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漏勺,虽然我们努力地去舀水,但大部分水都从漏勺的缝隙中流走了。

退一步讲,即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也面临着另一个难题——能源储存。

太阳是一个间歇性的能源,白天它慷慨地给予我们能量,但到了晚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且,太阳能还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如何将这些间歇性和不稳定的能源有效地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尽管人类守着一个巨大的能量宝库,却仍需四处寻找能源,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太阳这个能量宝库呢?

答案是戴森球。戴森球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设想由一个巨大的人造结构,将一颗恒星完全包裹住,这样就能获得这颗恒星的绝大多数或全部的能量输出。

有了戴森球,人类就能把太阳变成一个天然的核聚变反应堆,人类文明就能进入二级文明,并走向星际空间。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mFC8Fhtjx4Mxv5fVSVs6Kq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