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探索AI算力的未来:华为CANN能否替代英伟达CUDA?

在人工智能爆发的时代下,算力成为了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动力。随之而来的是,AI算力平台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了AI芯片巨头英伟达的CUDA,也有后起之秀,其中就包括AMD的ROCm,以及我国的华为研发的CANN等。

当然,今天老陈不是罗列有多少家AI算力平台,只是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在大漂亮限制AI芯片出口的情况下,华为能否打破英伟达的AI生态壁垒,实现CANN替代CUDA?

首先要说一说英伟达CUDA的现状

CUDA研发于2006年,两年后的2008年,自英伟达推出CUDA SDK2.0版本,便大幅提升了CUDA的使用范围,如今已更新了好几代,早已成为并行计算领域的标杆。它既是一个计算平台,更是一个庞大的技术生态系统。

据悉,CUDA通过提供高效的编程模型和工具,使得GPU在科学计算和AI训练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英伟达的技术优势在于其强大的GPU架构和优化的并行处理能力,其通过CUDA构建了一个包括开发库(Libraries)、运行时(Runtime)和驱动(Driver)在内的完整软件栈。

CUDA的生态系统经过近二十年的搭建和优化,已经十分完善,具有丰富的工具和资源。重要的是,CUDA平台的开发者参与度也非常高,据数据显示,目前有数百万的开发者、科研人员,以及众多的企业,都在使用CUDA,并为其贡献建设,早已形成了一个自我增强、不断创新的循环。

从应用角度来看,支持CUDA的GPU销量也已超亿,几乎垄断了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并且还有成千上万的软件开发人员,正在使用免费的CUDA软件开发工具来解决各种专业以及家用应用程序中的问题,涵盖了各个领域。

所以,从生态建设、应用场景以及市场统治力等方面来看,后来者都暂时无法与其比拟的,想要打破英伟达的生态垄断,或许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再来看看华为CANN的崛起

CANN(Compute Architecture for Neural Networks)是华为2018年推出的AI算力平台,旨在为AI应用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计算支持。CANN承载计算的底层硬件包括AI芯片和通用芯片,需要有一层软件来负责算子的调度、加速和执行,最后自动分配到对应的硬件上,所以也叫它为异构计算架构。

自从1.0版本演变至今,CANN已经演变了7代了。2023年9月,华为发布了更开放、更易用的CANN 7.0版本,深度开放了底层能力,并全面兼容业界的主流大模型、AI框架和加速库等。

值得注意的是,CANN研发之初就是为了对标英伟达CUDA + CUDNN的核心软件层,所以它的作用也是,向上支持多种AI框架,向下服务AI处理器。据悉,CANN 7.0异构计算架构,已经可以让AI框架和加速库更直接地调用和管理计算资源,开发者可以自定义高性能算子。这既方便了开发者,又能让大模型更具差异化,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从上面不难看出,CANN的设计理念是强调软硬件协同优化,技术特点包括高效的计算能力、灵活的编程接口和对多种AI框架的支持。意味着,CANN在AI计算优化和能效比上有所突破,而CUDA主要在并行计算和图形处理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可以说这是前者与后者的一个差异点。

那么,CANN能够在市场上取代CUDA么?

华为每年都会在核心技术领域进行高额投入,尤其是在昇腾AI处理器上,华为更是持续在投入和创新,为其在AI算力领域的发展打好了基础。而且在市场表现方面,CANN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并在特定领域展现出竞争力。

虽然,CUDA凭借其先发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基础,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但是,美国对高端AI芯片的出口管控,导致英伟达的算力无法正常进入中国市场,这给华为一个大机会。比如,2024年国内的算力需求会持续增长,而市场预计,昇腾Ascend在今年的出货量预估会在30万到60万片之间。

从市场角度来看,国内市场上CANN取代CUDA是乐观的,毕竟英伟达的算力不能发货。而国内AI发展又迅速,特别是一些互联网运营商、大模型科研机构,算力需求量非常巨大,给华为带来了很大的市场机会。

只是,从技术性能和应用角度来看,CUDA和CANN虽然各有千秋,但前者毕竟有先发优势和生态优势,所以前者更甚一筹。

特别是在应用场景上,CUDA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游戏和专业图形设计等领域,CANN则更多聚焦于AI和机器学习。生态方面更不用说了,CUDA生态很成熟了,而CANN发布的迟,目前还在通过开放合作和社区建设,加速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虽然CANN在技术性能和市场表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要完全替代CUDA仍需时日。CANN目前还需要面临着不少的挑战,比如CUDA的先发优势、成熟的生态系统等。

然而,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英伟达算力暂时无法进入中国市场,都给CANN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老陈认为,华为会在AI技术创新、生态建设和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力,未来,CANN肯定有望在AI算力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l31SR_pVujEHFuA9hBzD39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