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当科学遇见叶卡捷琳娜奇迹

◎唐山

1768年11月22日,俄罗斯陷入狂欢。40天前,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她的继承人保罗一世大公秘密接种人痘。这被称为“俄国人从不列颠这个充满智慧、勇气和美德的岛屿上得到了帮助”。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欧洲首位接种人痘的君主。在人类征服天花史上,这是标志性的一步。

圣彼得堡教堂举办了盛大的祷告仪式,涅瓦河彼岸的海军基地鸣响礼炮,51响给女皇,31响给大公。帝国议会批准一项法令,每年11月21日成为全国假期,这是俄国63个关于宫廷和教会的节日之一,也是第五个与叶卡捷琳娜二世有关的节日。1795年前,每年的这一天,“所有的公共事务都会被暂停”,各地燃放烟火(首都圣彼得堡连放三天,其他地区一天)。无人怀疑:俄国将从此走向现代国家,科学精神将植根于这片土地。

果然,俄罗斯很快成为欧洲人痘接种的领头羊,堪称“叶卡捷琳娜奇迹”。直到今天,微生物学仍是俄罗斯的优势学科,但很难说俄罗斯的科技水平已超英国。这本英国非虚构作家露丝·沃德写就的《来自英国的冬宫御医》(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备述该事件本末,并寄寓了浮沉兴替的无尽感慨。

专家让新技术迟滞了30年

知道托马斯·迪姆斯代尔的人已不多,正是他,为叶卡捷琳娜二世接种了人痘。

托马斯家世代行医,但他的医学文凭是买的(他本是贵格会教徒,当时英国只承认两所大学的医学文凭。这些学校不接受贵格会信徒)。18世纪的欧洲,天花疫情此起彼伏,伦敦每年1/8的死亡人口与天花相关。

名医束手,作家蒙塔古夫人引人瞩目。她曾患天花,脸上留有疤痕。她的丈夫是驻奥斯曼帝国大使。在奥斯曼乡间,她看到人们用土法对抗天花:将患者痘中脓液收集在空蛋壳中,蘸在针尖上,刺破小孩皮肤——很多孩子因此活了下来。

蒙塔古夫人将此法带回英国,引起巨大争议。

当时英国乃至欧洲的医生均奉“四液”理论,即人体疾病由血液、黏液、黑胆汁、黄胆汁的平衡决定,像五行学说一样,完美而复杂。人痘完全违背该理论。

出于专业的傲慢,蒙塔古夫人的疗法被迟滞30多年,但该法确有实效,引发认知革命:信理论,还是信实证?从调查结果看,人痘可导致2%的接种者死亡,但比天花患者约20%的死亡率要低得多。

托马斯是积极推进蒙塔古夫人疗法的医生之一,并出版了专著。像大多数医生一样,托马斯初期也把手术搞得很复杂,以凸显专业性——在被接种者两臂各切一深口,植入蘸了天花脓液的棉条。手术太大,术前休一周,术后恢复三周,接种人痘会引发高烧,有传染性,须绝对隔离……如此复杂,只有富人做得起。

发明简易接种法的外行成了超级富豪

名叫丹尼尔·萨顿的外行改变了一切。

萨顿没学过医,他父亲是医生,也给患者接种人痘。为偷懒,他大幅压缩了手术难度:从切深口,到只用针蘸天花脓液扎几下,被接种者当天可回家。

萨顿抓住商机,不顾父亲警告,在伦敦附近非法行医,面向普通人,用低价竞争。这让他成了英国最富有的人,收入比英国首相还高。

托马斯恰好接触到萨顿的方法,并将其规范化,这让托马斯声名鹊起。当叶卡捷琳娜二世派使者到英国找医生时,托马斯成了首选——毕竟,萨顿连行医资格都没有。

叶卡捷琳娜二世饱读启蒙书籍,与伏尔泰、狄德罗等颇有往来。她能当上沙皇,靠篡了她丈夫的位,需不断强化自己是俄罗斯“小母亲”的形象。率先接种人痘,可彰显自身的理性精神,又能让欧洲意识到,叶卡捷琳娜二世正带领俄罗斯,向欧洲文明靠拢。

托马斯秘密来到俄国,但他颇感犹豫。叶卡捷琳娜二世甚至秘密安排了一条船,如接种失败,确保自己死之前,托马斯能逃回英国。托马斯不断拖延,但俄土战争在即,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立刻完成接种。

接种人痘使叶卡捷琳娜二世浑身疼痛,高烧不退,好在她挺了过来。在她的榜样作用下,俄罗斯贵族纷纷找托马斯接种人痘。一夜之间,俄罗斯成了欧洲接种人痘发展最快的国家。

托马斯被叶卡捷琳娜封为男爵,得到1万英镑的酬劳,每年另有500英镑的固定收入,这让他成了超级富豪。

科学的敌人究竟是谁

叶卡捷琳娜二世利用接种人痘,大大提升了俄罗斯的国家形象,推进了俄罗斯人对科技的关注。但她不知道的是,在俄罗斯农村,早已采用奥斯曼帝国的土法。叶卡捷琳娜二世只信精英,在她眼中,大众是愚昧的,只能被动接受科学的教化。

叶卡捷琳娜二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科学世界:人人视科学为唯一标准,科学与否,权威说了算。可很多权威来自人际关系。当权威误判基因论是伪科学时,相关研究竟被迟滞数十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并没创造出有利于科学进步的制度。她充满勇气、智慧,但她无法保证,后来者是否同样拥有勇气与智慧,能否在“一刀切”中,继续选对。

托马斯回到英国后,因学术争论,遭遇同行暴击。在英国,至今仍有不少人反对疫苗。全球最后一个死于天花的人,就是英国人。但不同的声音,甚至是反智的声音,并没妨碍英国人最早研发出牛痘疫苗。

在英国乡间,早有牛痘疗法,爱德华·詹纳开发成疫苗。可迎接他的,是铺天盖地的阴谋论、讽刺、污蔑;英国小报将他描绘为与牛合伙绞杀人类的恶魔……

事实证明,科学最可怕的敌人不是愚昧,也不是杂音,而是迷信或专制。在争吵中,英国人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俄罗斯本科率虽排名全球第一,却未能完成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逆袭梦。

教育第一不等于创新第一、科技第一。创新与科技是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制度准备、文化准备等。本书虽是说古,却饱含现实关切,令人频频掩卷而思:命运从来靠自造,取予之重,可不慎乎?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W_zVcaDT4DN1JDj3KfsZmu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