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说说自己(二)

二 大学生涯

上篇主要总结了上大学之前在老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叙述性内容比较多,而且写的有点啰嗦。这部分开始写大学生涯,希望能写的比上篇简洁点。

第二年复读之后考上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我们都简称辽工大信管系。当时查到录取结果之后,还专门去网吧百度了一下这专业是学什么的,百度介绍说这专业主要学经济学,计算机,管理学,感觉这专业很厉害啊,以后毕业了就是复合型人才。基本在大一上学期结束的时候就清楚了,我们这专业主要学的是计算机编程,经济学、管理学都相当于我们高中说的副课。

大一上学期学了一门专业课叫C语言,上课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一脸懵逼,这是什么鬼。看到别的同学都理解的好像挺快的,就感觉自己怎么这么笨呢。这时候我还对自己学好编程抱有幻想,觉得自己多花点时间应该能学会。应该是到大二的时候吧,具体时间忘了,我已经明白我和编程这辈子是无缘了,我以后肯定不会干这个。具体有多没缘分呢?我大一大二考试从来没做过弊,都是靠自己本事过的。到了大三上学期学java和汇编语言,实在是没办法了,考这两门的时候作弊了,但是这两门都挂了。这也是我大学唯一挂过的两门课。就没缘分到这种地步了。

因为专业课学不进去完全垮掉,所以想靠考研来转专业,当初考研的决心是很大的。考研选了金融专业,理由也很简单,因为都说做金融的挣钱多。为了备战考研,我可以说是比高考复习还勤奋,早上六点起床,吃饭,跑步,然后去上自习,晚上基本十一点多十二点回来。因为整个专业考研的男生只有我一个,我又是单身狗,所以那是辛苦又孤独的一年。当时我想如果这样的一年我都能熬下来,以后就没有什么过去不去的坎。

我做事有个原则,一件事如果你现在不做以后肯定会后悔的话,那就选择现在去做,这也是我说服自己去考研的一个重要原因。考研最后的结果是失败的,但是这个原则我现在还在用。失败的原因还是因为数学,即使我考的是考研数学里最简单的数学三。其实当初选择考研的时候我就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我知道自己数学不行。但是我依然不后悔选择考研,因为当时我拼尽全力努力过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会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去挑战自己拼一场。现在唯一后悔的可能是当初应该选个不考数学的专业,也许希望会比较大。

那一年的备战给我的力量是无限的,让我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边界在哪。这股力量直到现在都在支撑着我。

上篇里说到我大学之前就是个乖乖男,那从上大学开始,就是我去乖乖男化暴露本性的开始。其实我骨子里不是个乖乖男,该有的叛逆都有,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太懂事了,大多数时候都表现的像个乖乖男。

举个小栗子吧。初中的时候,大概是初二吧,语文老师为了锻炼我们的作文水平,让全班人轮流在每天的语文课上读一篇自己写的作文。那时我正好看了韩寒的几本书,其中就有批评现代语文教育的,当时看了之后深有同感,觉得韩寒说的太TM对了,对韩寒也很崇拜,还想把他的书找来都看一遍。到了该我读作文的那一天,我就根据韩寒批判现代语文教育的中心思想,写了一篇批判语文教育的作文,主要就是照搬韩寒的观点。我写的那个也谈不上批判吧,只能叫批评或者提点意见,毕竟胆子也没那么大也没那个水平,不敢也不会写什么批判文章,写的应该是挺幼稚的。

本来写完还有点害怕犹豫要不要读这篇作文,犹豫了半天心一横还是上去读了。越读心里越紧张,最尖锐的那几句没读,读完后也没敢看老师就下去了。老师给了几句点评,具体怎么说的忘了,核心意思现在还记的很清楚:如果你现在改变不了现状,那就先适应这个现状。

当时自从看了韩寒的书之后,开始故意在语文课上不认真听讲,搞各种小动作,比如看课外书、和同学讲话打闹、假装睡觉等等,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叛逆,表现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的。但是我语文成绩又一直不错,所以老师也没把我怎么样。感谢当年的语文老师,现在还记得他的名字,感谢他的包容,没有因为我的所作所为而给我留下心理阴影。

所以我的叛逆是一直有的,但没有表现在抽烟喝酒打架谈恋爱上,而是表现在对传统权威、陈规陋习的反对上。或者用现在一个有点贬义的词来说,是有颗愤青的心。我最早知道愤青这个词的时候,也觉得这是个贬义词。这几年看过的东西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更深入了,现在我认为愤青不是个贬义词,用一个现在微博上已经被用成贬义的词来形容,愤青是个充满正能量的词。

最近这两年回想起高中时的各种场景,发现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这一幕。那应该是高一或高二冬天的一个早上,我们正在上早自习,大家都在背单词、读课文,突然教室门被推开,一个同学进来了,嘴里叼着一根点着的烟,大冬天的,他也穿的很单薄。就这样推开门叼着烟径直走到他位于教室最后一排的座位上,引来同学们集体侧目,间或有几个起哄的。这个同学和我是初中同班同学,而且是关系不错的那种,我俩有一些共同的爱好,高中又考进了同一个班。他很聪明,我觉得反正是比我聪明,但是他初中就开始很叛逆了,经常去网吧打游戏,初中课程简单,他即使玩的很疯成绩也不错。到了高中他更厉害了,抽烟喝酒上网通宵谈恋爱,学习成绩也下滑很多,所以坐到了最后一排。当时我是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他那么聪明,好好学习成绩一定很好。现在这么自暴自弃,浪费了自己聪明的大脑。

当我高中毕业多年之后开始以观察者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大学之前的的生活,在回想高中生活时发现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这样一幕的时候,我突然能理解他了,也能理解其他我之前认为是不务正业做一些不好的事情的同学了。生活本该多姿多彩,校园里的青春更应该是五彩缤纷,激情飞扬的。多年之后他们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当年的五彩缤纷不会褪色,当年的激情飞扬不会消退。

理解了他们,也就更加理解了我自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家庭的,学校的,我自己的,我让自己表现的更像个乖乖男,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更高的要求,对自己的付出有更高的要求。在让自己的路走的更直的时候,缺少了那么一点色彩,那么一点激情。这么说不是后悔,不是遗憾,我的青春除了没有学文科,再没什么遗憾。理解了这些,反而有一种释然,我更清楚的知道了是什么让我成为了现在的我。也更清楚以后该怎么做。

这些东西基本都是在上大学之后想清楚的,有些是在大学期间,有些是在大学毕业后,总之都源起于大学。大学的环境更加宽松,接收到的信息量比之前更多,因为专业课没怎么学,空闲的时间也比之前更多。大学期间学校课程上没怎么花时间,除了考研备战那一年,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看书,看电影,玩微博。

前面提到过,我的叛逆是一直有的,就是对传统权威、陈规陋习的反对,反对那些传统的毫无道理的价值观,反对那些落后的被称之为传统的条条框框,反对传统的陈规陋俗。大学也不用再做乖乖男,看书、看电影、玩微博,思维、视野更加开阔,于是也开始了去乖乖男化的进程,同时这种反传统的思维也在不断成长。

我开始慢慢找到属于我的色彩和激情。

上篇里提到我的价值观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主要从父母那接受而来的传统价值观,一部分是我在大学之后形成的有自我意识的价值观。大学里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来看书,看美剧,看电影,玩微博了。看书、看美剧、看电影对一个人价值观的影响自不用说,我想说说玩微博。

一提起微博大家都说是玩微博,我觉得我更多的是用微博,不是玩。微博的注册时间具体忘了,慢慢成为微博重度用户,每天必刷应该是在大二吧。而且因为我的强迫症,每天都会把我关注的人发的所有微博内容看完。

我关注的大V主要特征都是一样的:这是个有趣的灵魂,三观很正,很有才华,是各自领域公认的精英牛人。也可以用另一句话概括,他们大部分都是这个社会里的精英知识分子。关注他们一个是因为我的兴趣,人文、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文艺、数码都是我感兴趣的,还有就是因为我的好奇心。我是个有极大好奇心的人。

用了几年微博下来,我发觉我不是在玩微博,准确的说是我是在用微博学习。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是信息。在各个领域的竞争中,掌握了最新、最有价值信息的人会更有竞争力。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掌握在谁手里?掌握在社会精英手里。微博提供了一个普罗大众从社会精英那里了解最新最有价值信息的一个低成本平台,利用好了对自己会很有价值。这还不是微博最有价值的地方。

微博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你可以学习、参考、对照社会精英们的价值观来塑造、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确有不同,同时不同的价值观之间也是分高低好坏的。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认知上的不同,进一步探究就是价值观的不同。

微博的使用方式不同,最后的感受也不同,有的人确实是在玩微博,我一直是在用微博,用来学习,而且受益良多。如果没有玩微博的经历,我可能不会成为现在的我。

大学部分就写到这,后面会写毕业后。

未完,待续。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22G1TVZ4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