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都离不开这项关键技术! | 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6月25日,嫦娥六号再传捷报

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壮举

为中国探月工程立项20周年献上一份大礼

20年来,我国深空探测的水平

从“青铜”进阶到“王者”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

都离不开幕后功臣——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

探月首任总设计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曾评价:

VLBI的加入

使我国探月工程立项至少提早了5年

所谓VLBI

就是把两台或多台望远镜

组合成一台“巨型望远镜”

这样一来

等效口径(基线)大大提升

两台望远镜之间距离越远、看得越清楚

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

VLBI就是空间分辨率最高的天文观测技术

比哈勃望远镜还高数百倍

人类首张M87黑洞照片

就利用了全球8台VLBI射电望远镜

最长基线达到1.2万公里,接近地球直径

▲上海天文台65米口径的天马望远镜。

值得一提的是

将VLBI用于航天器实时测轨

我国是首创

并成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招牌

这得归功于今年97岁高龄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

20世纪70年代初

叶叔华从一份国际学术期刊上看到

国际上出现了VLBI和人造卫星激光测距等新技术

她敏锐地判断

如果我国不及时跟上,将来势必要落后

在她的积极建议下

1973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开始VLBI预研工作

首先

是要在上海建设一台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建这么大的望远镜,经费从哪里来?

叶叔华单枪匹马来到国家四机部

询问相关工作人员

结果对方头都没抬就说不行

叶叔华没有放弃

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她又提出:

“我能不能见部长?”

对方这才抬起头来打量这位貌不惊人的女科学家

没想到

主管相关工作的四机部副部长王士光

真的接待了叶叔华并同意支持

回忆起往事,叶叔华笑着说:

“只要我想做一件事,是会奋不顾身的。”

就这样

VLBI的种子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

1987年,上海佘山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

1994年,新疆乌鲁木齐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建成

至此,中国VLBI网拥有了第一条基线

即从上海到乌鲁木齐的约3200公里

▲1994年,叶叔华(左二)参加乌鲁木齐25米射电望远镜揭幕仪式。

成功的背后

是中国科学家不懈的付出和努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这项高精尖技术在中国完全是空白

叶叔华回忆

第一次访问美国时

美国同行吃了一惊:

我们自己还不成熟的技术,中国竟然要发展?

而几年之后

当佘山25米望远镜建成的消息

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报告时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没人能想到

中国科学家真的把这事做成了!

▲上海天文台佘山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

中国将VLBI技术发扬光大

用在了深空探测的实时测轨

此前,只有美国曾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

用VLBI测量过月球车的行经路线

20世纪末,国家正式组织探月工程论证

当时,航天器测控成为重大难题

成熟技术最远只能测控约8万公里

但“嫦娥一号”进入绕月轨道后

最远距离达40万公里

如何突破这一技术瓶颈?

关键时刻

上海天文台主动请缨

提出将VLBI结合已有的航天测距测速技术

共同完成高精度测定轨及定位任务

经过调研分析

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郑重承诺:

提供测轨数据的滞后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007年10月24日

我国发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VLBI测轨分系统最终在6分钟内

将数据发送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激动之余,大家感叹:

中国科学院长期的基础研究

终于成功应用于国家战略领域!

2020年12月17日

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那天凌晨

叶叔华来到上海天文台指挥控制中心现场

当年“要见部长”的中年人已来到鲐背之年

她叮嘱大家:

“千万要记得,这是国家重要的事情。

凡是国家需要的,我们都要做好。

现在国际上都在看着,

做坏了影响国家的体面!”

▲2020年12月2日,嫦娥五号着陆器成功落月后,叶叔华在上海天文台VLBI深空探测指挥控制中心与台领导和科研团队合影。

好在这支胆大心细的队伍从未失手过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再到天问一号

虽然任务难度不断升级

但依靠进一步的能力提升和技术进步

VLBI测轨实时性已经缩短到1分钟以内

是目前国际上的最高水平

“虽然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一,但是不能自满。”

叶叔华在谈到未来时依然壮心不已

今年3月20日发射的鹊桥二号中继星

搭载了上海天文台研制的月球轨道VLBI试验系统

将使VLBI基线长度超越地球直径的限制

扩展到地月距离

展望未来

星辰大海的目标必将实现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b_sHPtv7lcY_bfbm3K-97d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