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AI后谁会成为“科技爆款”?专家直言, 与其“追热点”不如投身“前人未进行过的研究”

人工智能(AI)之后科技界“爆款”会在何处诞生?基础科学研究缘何重要?社会发展进步需要怎样的人才?7月11日,在2024中国科技青年论坛暨“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TR35)中国区发布仪式后的座谈会上,院士专家表示,与其预测科技“热点”,不如投入“前人未从事过的研究”,未来人才必须具备创新引领性,真正的“科技爆款”靠“追热点”是追不来的。

今年公布的TR35中国榜单上,AI领域的青年创新人才数量显著上升,这与人工智能近年的“大爆发”紧密关联。还刚刚在体验AI带来的划时代变革,人们又在猜测下一个“科技大爆款”会在哪里出现。

在与会专家看来,深空探测、硬件工业、脑科学等领域都具备这种可能性。不过,比起在科学领域预测或追逐“热点”更重要的应是“做前人未进行过的研究”。

对于过去两年许多资源“一窝蜂”地涌入AI领域追热点,上海尚思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教授鲁白认为这并不明智。他说,从国家乃至人类发展的角度,就能看得更长远,综合考虑国家整体产业布局的平衡性,“我们需要重视AI,但是不能完全追随AI,要做过去人类未曾进行过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从高校教育角度出发,谈及青年学生在专业选择时的“追热弃坑”现象。钱旭红说,当前大学生之所以对所谓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指生物工程、化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领域)“劝退”,在于只看到这四个领域眼前的劳累与辛苦,却忽视了它们在人类发展纵深上的基础性、颠覆性作用。

从近年TR35中国区入选者的领域分布来看,材料科学与应用领域人才的获奖比例最高,达到了26.7%,甚至超越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计算机与电子硬件等大众认知中的热门领域。

例如,今年TR35中国区入选者、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祖丽皮亚·沙地克的本科就读的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此后又攻读复旦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才慢慢进入到电池研究领域。

横跨化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两大所谓的“天坑”专业,沙地克却认为化学充满魅力。她的研究揭示了锂金属固体电解质界面膜产生的新机理,她坦言,想要在这一领域突破十分困难,但作为年轻科研人员,一定要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位年仅34岁的女性科学家的理想是研制出低成本、高安全度、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体系,既能满足储能的需求,又能满足电动大巴、电动飞机等特殊领域的需求。

作者:刘琦 沈湫莎

文:刘琦 沈湫莎图:受访者提供编辑:沈湫莎责任编辑:许琦敏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GykLsAAhCU-rukkjvHNmCv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