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国机器人换道赛车

装备制造

带你一起发现重大技术装备之美

■■■■■■

当今世界,产品、技术和制造模式都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也正是在这个大前提下,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与国外的竞争,从弯道超车改成了换道赛车。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

>

产业迎来大变革时代

国外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领先我们三四十年,这些知名企业规模大,品牌影响力强,国际化运作成熟,相对而言,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起步晚,企业规模也小,几乎很难和国外同台竞争。但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视觉和力觉系统等新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与机器人产业的逐步融合,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现在,传统的机器人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传统机器人更多还是机器设备的属性,在这一领域,国外起步早,占据了很大优势。但现在机器人正在由机器向人逐步进化,对国外而言,这些也是新东西,这就给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创造了机会。

过去,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是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领域,几乎占到机器人装机总量的一半,现在,这一份额已经萎缩到30%。机器人应用开始向新的领域扩展,如3C、金属加工、塑料、化工等。在这些领域,从应用技术来讲,国外也没有太成熟的经验,国内和国外的机器人品牌没有太大差距。对中国的机器人企业而言,因为跟用户接触非常紧密,对用户工艺了解透彻,有时候,我们反而走在前面。

此外,机器人产业还处在一个大的转折点,不单是工业领域,机器人现在开始进入到了医疗、养老、康复、社会公共服务、教育等领域。所以,我们现在提的机器人,跟过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而这些领域的发展空间,可能比工业领域还要大。更关键的是,这些领域融合了更多新的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有感知系统、交互系统,更能体现机器人智能化的特点。可以说,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和国外几乎是同步发展,中国完全可以走到世界前列去。

目前,还有一大类,就是特种机器人,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核电、水下、军工等领域。我觉得,中国现在发展机器人的最大优势就是自身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就像中国的电商和钢铁,之所以发展迅速,正是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支撑。

机器人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和企业的工艺与其他工具互相匹配,形成系统。中国的制造业五花八门,未来的集成商数量会非常大,也会覆盖到全国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我认为,集成商的规模不需要很大,只要在某些特定领域做深做透,就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作为国内的龙头企业,新松的核心优势在于创新。但是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创新很有可能是劳民伤财。正是有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创新才成为真正超越国外的第一驱动力。

过去,中国很多产业的发展要素并不是创新,而是价格和规模,企业也常常将低价作为市场竞争的法宝利器。但现在是一个产能过剩的时代,在机器人产业,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机器人本身是高性能的产品,它的第一要求就是功能必须满足要求。好比手机,如果功能不满意,白送也不会要。必须首先技术满足要求,再谈成本价格。所以,在机器人领域,创新是第一大要素和前提。

机器人本来就是人才、技术和资本密集的行业,如果没有这三大要素,还要跟国际品牌竞争,那就只能在机器人产业链的底端做一些附属性的工作。如果真要成为行业排头兵,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要有大量的创新。

简单归纳下,在技术上,工业机器人迎来了大的突破、转折和革命,这是中国的机会;在应用上,一些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工艺,国外也没有经验积累,比如往服务和特种领域拓展的机器人,市场都才刚刚启动,国内、国外都是同步发展的。技术的颠覆往往带来真正的颠覆。所以,对我们本土品牌的机器人企业而言,功能、性能、差异化和独特定位,都很关键。

机器人矿藏有待深度开发

现在中国到处在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有人说是不是过热了。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产业发展是一种市场行为。能不能挣钱,有没有风险,企业家自己会做预判。对企业而言,机器人产业符合未来方向,市场又存在巨大需求,没有理由不投入。也恰恰是因为大家都将资源、热情投入进来,形成一种氛围,才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任何一个产业,没有大家的集体涌入,单靠一两个企业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会大浪淘沙,资源也会重新整合,但这个过程是必须的。不过从宏观来讲,一哄而上确实会造成重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就是政府要冷静,不要进来左右产业的发展。很多时候,地方政府的投入,纯粹是当地官员为了创造政绩的个人行为,这样非常可怕。以前的风电就是教训,如果真是企业自发的发展和投入还好,但很多地区都是政府在投入,民营企业都死掉了,地方政府还在追加投资。

现在,不管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都存在着技术支撑满足不了现实需求的情况,机器人还远远没有达到人类的期望值。

目前,不少的工业机器人更多还是机械设备的性质,与人的灵活、灵巧和智慧相去甚远。现在,大家都在提人机协作,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就是把人的优势和机器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这点来看,黑灯工厂并不一定是好的模式,它把人给排除了,因此,它并不是智能化的工厂,更多还是高度机械的自动化工厂,并没有真正的柔性和智能。

真正的人机协作,会把人的灵巧性、智慧和机器人的准确、速度发挥出来,两者相互结合,这样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提升效率。事实上,现在,有时候智能化的效率反而不高,因为还需要判断、识别和计算。

到目前为止,服务机器人还处于萌芽时期,根本成熟到进入市场的时候,人们只是在做多方面的尝试。

工业机器人发展了50多年,全球范围内对人的替代率还不到1%。我们测算,未来10年左右,可能会有30-50%的替代。这样看,它的市场空间实在太大了。而服务领域更不用说了,养老和康复等任何一个领域的爆发,其市场可能都要远远大于工业机器人。

更关键的是,现在各种感知系统、交互系统、大数据、云和人工智能快速迭代,这些技术逐渐开始进入一个支撑阶段,它们支撑着机器人真正地朝智能化发展。随着机器人智能化的提升,未来发展空间会继续扩大,因此,各种投资者都把机器人看做热点。我觉得,现在机器人实际就是一个大的矿藏,刚刚揭开表皮,几乎还没有深度开发。

产业发展需抓牢两大核心

现在还有一些媒体质疑,机器人算不算高新技术产业,因为机器人的利润越来越薄。实际上,这是一个制造业的大生态问题。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制造业还处在低迷时期,企业利润很薄,仅有3%-5%,不挣钱怎么购买高端的机器人设备?相对而言,我国的很多制造业都是传统产业,本身的附加值低,生存艰难,不可能买机器人。

现在机器人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但挣钱多或利润高的都是顶级企业。机器人也在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和低端制造业推广,这些行业劳动力密集、环境恶劣、安全没保证,产品的附加值低,对机器人的需求最为迫切,但他们又希望机器人像白菜一样便宜。

鉴于这种现实,一些企业开始把机器人做得很便宜,这就导致产品质量降低,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大家都说中国的机器人不行、做得越来越低端,实际上,是因为一些用户企业并不需要高级和复杂的机器人。就好比国外的奔驰、宝马与国产车比较一样,直接比性能肯定不行,因为价格上就存在着几十或者上百倍的差距。

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央企、国企已进入工业4.0时代,而有的小企业甚至还处在1.0或2.0时代,这些企业用的也叫机器人。虽然都叫“机器人”,但它们的内涵完全不一样。所以,媒体,包括我们机器人行业自身也要细评估、详分析。如果仅仅只是单纯直接比较,只会造成负面影响。

要想说清楚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既要考虑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还要考虑国外这么多年的积累,以及未来新的机器人在技术上的外延和市场带来的新机遇。

真正的高新技术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实力,不只是由短板来衡量,而产业也不会因为缺少一个东西最后发展不起来。我们国内没有减速器和电机,事实上,ABB和库卡也没有,但他们依然成长为了世界领军企业。我认为,现在是全球化分工协作时代,没有必要所有的东西都自己做。核心零部件,除非受各种制约或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必须国产化、独立自主研发外,其他的,都可以利用全球供应链来进行整合。

我认为,我国发展机器人应当牢牢抓住两个核心:一个是本体,实现本体灵巧性和灵活性的提升;另一个是大脑,有智能和智慧,这两个加在一起才真正叫机器人。

(作者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

欢迎订阅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26G1ESS3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