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厦门大学科研团队运用古基因组揭示3000年来中原地区人群遗传稳定性

近日,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联合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研究论文,论证了3000年来中原地区人群遗传稳定性。

研究人员成功提取和测序了从西周、春秋、唐代到明清时期的中原地区38个古人的基因组。研究人员将新测序的中原古人样本与之前已发表的中原新石器时代古人和现代河南汉族基因组数据合并在一起,进行了跨时间尺度下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研究人员观察到,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中原地区没有看到明显的人群遗传结构的改变,并没有受到印欧人群、匈奴和鲜卑等北方游牧人群的显著影响。唯一的遗传离群值是一个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个体,该个体与一些现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人群相对遗传同质,都可以被模拟为中原古人和东亚南方古人的混合。鉴于所有古代中原样本和今天生活在中原的汉族人群都没有表现出如此高比例的东亚南方相关血统,研究人员认为该离群个体不太可能代表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的主要遗传谱系,而更可能是来自华南的移民。

据介绍,近期的古代DNA研究显示,与仰韶文化相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粟黍农业人群从中原地区迁徙扩散,通过甘青地区登上了青藏高原,向东北迁徙到西辽河影响了红山文化,向西南达到川滇地区。虽然学界对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人群迁徙扩散有了初步认识,但由于缺乏古人基因组数据,尚不了解过去3000年里动荡的政权更迭、连绵不断的战争和非汉族政权的统治对该地区人群遗传组成的影响。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马昊、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周亚威、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王睿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王传超、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周亚威和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王睿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5Xd8Ji2IhPkUeQdkH2yXWk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