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高科技“杀熟”,最懂你的人宰你却最深!

佛系的风吹了这么久

万万没想到

连各大电商平台也“佛”起来

“不杀生”

……

只杀熟

起因是网友“廖师傅廖师傅”

在微博自述了自己被“杀熟”的经历

廖师傅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通过前台他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

为了验证自己是否被“杀熟”,他便用朋友的账号登陆该旅行网站查询,发现酒店房价为 300 元,而用自己账号查询依然还是 380 元!

这…这是什么套路?

网友们也纷纷分享了自己的遭遇

比如

5个人买10张票

却有三种价格

并且,平时不怎么买电影票的人

买的是最便宜的

而会员等级最高的反而票价最贵

这样的情况还真不少

除了

预定酒店购买电影票

网友们表示在日常生活

也经常被“杀熟”.

网约车

“我和同学打车,我们的路线和车型差不多,我要比他们贵五六块。”

机票预订

“选好机票后取消,再选那个机票,价格立马上涨,甚至翻倍。”

通讯套餐

“我老公消费比我低,开通不限流量服务的时候,他只要开通88元的套餐,我必须得开通138元的。”

现今时代,什么都讲究一个“互联网思维”,无论是叫外卖,叫车还是出门旅行订购酒店,大家基本上首选通过网络订购。一方面是图个方便,另一方面是图个便宜。

一般情况,网络订购都会有一些优惠。然而,大家没有注意的是,随着大家的购物习惯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一些电商平台却开始利用大数据搞起了“杀熟”生意,老客户不但没有得到更大力度的优惠,反而比线下还贵。

最懂你的“人”,宰你却最深

种种网友曝料的背后,是出于自己被愚弄的愤怒。而更多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历或曾经被电商企业“杀熟”过。

在微博文章发酵之前其实已经有人做过实验,两个人用同一款打车软件去相同目的地,手机软件显示出的价格信息居然相差30%。如果你平时经常用这个打车软件,偶尔加价10%你同意了,下次再加价20%你又同意了,那么在平台大数据库,你的用户标签一定是“价格不敏感型”。

如果你在某购物网站搜索200元以下的耐克,你家方圆几十公里也没有专卖店让你去辨别真伪,并且你之前的网购信誉良好(没有过退货和投诉),那么你在平台大数据的标签一定是“价格敏感型”。这时平台给你推荐个199元的耐克鞋,你也就买了。

还有更不易察觉的,你在网上购物,不同消费等级的用户,收到不同金额的优惠券,最终实现了对同一商品的不同人群实行不一样的价格,但大家看到的价格却是一模一样的!

表面上,这些电商通过大数据算法识别给你提供便利,实则检测你的消费行为,精准点杀

“这样的现象很普遍。”谈及现在部分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杨义先坦言,“很多企业难以抗拒价格差的诱惑。在用大数据采集到相关利益点时,便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赚取利益。”

如何避免被“杀熟”?

很多人也许和小新一样

即便自己可能不缺那一点钱

也不愿意成为待宰的羔羊

为一件商品付出超过本身售价的价格

毕竟

互联网时代让传统商店开始逐步实现

“货不二价童叟无欺”

没有人愿意退回到再次被坑的局面中

但在这样的局面下

想要避免被杀熟

恐怕还真得

回归到传统的货比三家

抛弃对某一电商的依赖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29B18OXO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