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从波函数谈开去,用我们的心创造光明、智慧和良善的实相世界!

早上,看到一位朋友留言,问我文章中提到的“波函数”。我去查阅了相关资料,加上已有的认知,尝试在此篇中用尽量平实的语言把它讲清楚;同时一并了悟量子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真正意义所在。文中参考了网络科研资料、赛斯资料和细雨资料等。

先来探讨,什么是“波函数”?

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描写微观系统状态的函数。

在经典力学中,因为突出的是质子的粒子性,所以,既可以用位置向量、也可以用动量来描写宏观质点的状态;两种描述得出的结果是确定而唯一的。

但在量子力学中,科学家发现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故粒子的位置向量和动量不能同时有确定值。即:若一个粒子在位置空间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点,那它在动量空间里就是向各个方向移动;反之,若一个粒子在动量空间里有一个确定的移动方向和速度,那么它在位置空间里就同时存在于所有的点。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当你看到“波粒二象性”的粒子、“极微之微”的本质,就会发现粒子既存在于当下,也同时存在于过去与未来!这就在证明时间是假相!

当然,这里所说的“假”,是从事物的“极微之微”的本质上去说的;放大到物质的宏观层面,我们所见所感是“真”——从心灵层面上的领悟、或者说哲学思考来说,是不是世界又一次在告诉我们,要看透真假、而又无执真假,要看透世界、而又拥抱与热爱世界呢?

再回到“波函数”的概念,从“测量”的角度试图说得更透彻一些。前面说到,构成整个宇宙的基础微粒都是量子态的;波函数描述了这种状态,即一个粒子可能同时存在于所有的“呈现时间的动态”和“位置状态”。接着看,波函数的演化遵循薛定谔方程,即波函数的形状和强度会随着测量的不同而随时千变万化。换而言之,波函数的测量会导致其坍缩,即粒子状态从潜在的可能性变为某一种确定的结果。

——那么,为何“测量”、即“观测者意识”介入,会导致波函数的坍缩?或者换个词,会导致在无数个“平行世界”中,确定“进入某一个平行世界”?这就要说到观测机械的构造/功能、观测者眼睛的构造/功能、视神经脉冲的速率和大脑对于信号的诠释能力了,不同机械/不同人之间、同一机械/同一人的不同次测量之间,都有着差别;这些差别在宏观层面上,或许微不足道,而在微观层面上,却为观测结果带来天渊之别!

让我们先忽略机械,而只用人的观测来举例;为了尽可能直观,我们来想象一个观测者观测篮球运动的案例。

假设有一个观测者,通过一个小小的窗口,观测一个很大的体育场内无数跃动的篮球。这个窗口以每秒24帧的速率开放,而篮球只有在其运动速度与观测速率相近或相符时才可见;当运动速度更快、更慢、逆着飞或停止时,则无法被视觉捕捉到。而这些多不可数的篮球的表面,全都以各种颜色写满了各种符号和数字。那么,每一次观测到的“成像”是什么呢?是观测的时间帧流速对于整个“混沌”实相的构图——这个构图每次都包含了删除、选择、确定和组合。

继续看,如果这个观测者是个红绿色盲——那么,这个“实相构图”中是不是就有了属于他的扭曲?如果他视神经衰弱呢?如果他大脑反应迟缓呢?……这些,都会带来观测者对于“世界认知、信息解读”的多次扭曲!

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朱清时院士曾阐述:“宇宙本体是个整体,它不需要信号传播;我们看到的每个单个粒子、每个人,实际上是整体的一个相。我们感觉到的每个东西,实际上是一个摄像机看到了一个相,而它背后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本质。”简而言之,宇宙是一个处于“量子叠加态”、或者说“混沌态”的本体,而这些“确定的物质相”是如何形成的呢?是“摄像机”“拍”下来的,也就是“观测者”用自己“观测介入”的意识能量将量子态的整体信息“过滤”,而删选、确定下来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只认知了不到4%的全宇宙实相,却在尝试着用这4%来构建出对实相的完整理解,这其中会存在巨大的认知扭曲!而浩瀚的宇宙未知领域,根本就是在“物质机械/物质头脑”的“观测、认知、理解”之外!

故老子有言:“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自知无知是最大的智慧!”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们都在指引人类,用自己的心去观察世界、领悟世界和创造世界;因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心的能量与天地等齐!

若我们将对于世界的认知一味交付给本就是物质幻相的头脑和机械,只顾着外寻、外求,那么,人类将永远无法走入真实而光明的未来!

故而,量子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真正意义,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曲高和寡,而是引领人类真实地认知、清晰地了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类,应该用与天地合一的心意识,来创造光明、智慧、良善的实相世界!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bJJ_5rrEeDVn9vf3xzs89w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