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与杨振宁齐名 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逝世

李政道,这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于2024年8月5日逝世,享年98岁。

他不仅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更是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1954年,李政道提出了“李模型”,这一理论对量子场论的基本问题探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年后,他与杨振宁共同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这一理论在次年得到了实验验证,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

李政道的研究不仅限于此,他还在正反粒子变换和空间反射联合变换下的不守恒问题、孤立子的量子理论、反常核态的概念、随机格点规范理论以及分立动力学理论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为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1972年起,李政道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他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进步。

他倡导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和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和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他还倡导建立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联合委员会机制和建设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为我国在世界高能物理前沿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提供了全局指导和倾力帮助。

李政道还倡导成立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等,推进前沿科学研究,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和青年学者成长,为构建开放型教学科研基地和育人聚才环境争取了政策支持。

1979年至1989年,他发起并参与组织实施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选拔推荐915人赴美深造,造就了一批领军学者和社会栋梁,创设了我国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1985年,他倡导建立博士后制度和成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持续打造我国科技创新生力军数十万人。

1998年,他发起设立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择优培育我国基础科学后备军数千人,成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李政道的一生都在为物理学的研究和科学教育的发展而努力,他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特别推荐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dF-njiuVijuSyOuU0nl_kB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