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栗玉晨
从服装、家具、家电等外贸出口的“老三样”,到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新动能不断积聚,科技创新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以中国制造为根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我国制造业正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全球市场中的中国故事已经翻开新的篇章。
巴黎奥运会火热进行,中国健儿奋勇拼搏。与此同时,中国品牌也成为闪耀奥运舞台的金名片。大到水翼帆板器材、小到足球内胆芯片,上至LED光显大屏、下至环保运动地胶——乘着赛事经济的东风,中国体育用品的外贸出口优势正在国际市场横向拓展、纵深推进。更加丰富立体的中国品牌气质和产品形象,为外贸可持续增长注入新动能,正在全球消费市场中讲述更加生动的中国故事。
其实,早在东京奥运会上我们就已经看到,使用的比赛装备中,大约有一半来自中国。由11个国家、29名难民组成的难民代表团所穿服装,是由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恒源祥”制作提供的;比赛场上,中国企业为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跆拳道、射箭、摔跤等多项比赛提供所需装备;中国企业利用3D技术追踪运动员比赛画面,为无法来现场的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观赛体验……由过去主要为其他工厂做代工产品,到如今中国有能力为奥运会等各种国际比赛提供高质量的中国产品。“中国制造”频频闪耀在奥运会上,对中国运动员来说,也是一种特殊的加油鼓劲方式。
如果说,奥运会上抢眼的“中国制造”还只是中国商品畅销国际市场的一个小小缩影,那么,国新办刚刚发布的一组数据则更加全面地展现了我国出口动能进一步巩固的最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1.6万亿元,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汽车、集成电路、锂电池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2023年出口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7.3倍、1.8倍、15.2倍,我国外贸规模更大、结构更优、活力更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就在十年前,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引发热议。作者记录了自己的赴日经历:同行的小伙伴,在免税店里居然有三个人买了五只马桶盖。免税店的日本员工难掩兴奋,用蹩脚的汉语形容为“只要中国旅行团来,每次都卖断货”。文章结尾,作者感慨:“中国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处,而仅仅在于——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马桶盖事件”在国内引发了大众对中国制造的反思。如何在全球消费市场中讲好中国故事,愈发成为国人的重要关切。
而今,岂止是马桶盖所代表的水暖卫浴产品走出了国门,从服装、家具、家电等外贸出口的“老三样”,到以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为特点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新动能不断积聚,科技创新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以中国制造为根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我国制造业正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全球市场中的中国故事已经翻开新的篇章。
从基础设施建设层面与世界各国的“硬联通”,到规范标准层面与全球产业链的“软联通”,再到跨越文化壁垒与海外民众的“心联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的品牌认同持续增强。日本曾有一档综艺节目做过一期实验,三名对中国制造很熟悉的专家,对参与实验的一名男子住所展开了长达4个小时的彻底“搜查”,结果共计找出619件中国制造产品。在将住所中所有的中国制造产品搬走之后,房间立刻显得空空荡荡。全球消费市场中的中国故事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内容。
科技创新的中国制造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强劲的供应体系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助推器,坚持开放的胸怀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定盘星。抚今追昔,我们已经见证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面向未来,更加精彩的故事仍待我们书写。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