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基于人工智能的育人目标和育人方式探讨——从上大附中的育人目标到教育的四大支柱

一所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历来是学校最关切的问题。在上大附中,育人目标的定位十分清晰,即“学会做人,学做学问”。校长卢广华认为,做人是根本,做人引领做学问,做学问也是做人,是做人的深化;做人,是做学问的起点,也是做学问的终极目标;做学问,是学会做人的途径和凭借,也是做人的重要体现。“学会做人”是培养“优秀的人”,“学做学问”是培养“有用之才”。

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回顾上大附中的这个育人目标,发现站位确实非常高,确实有先见之明!为什么这么说呢?

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揭示,20年后,人工智能的普及将导致整个社会制造业、服务业的大量工作被机器人和智能系统替代,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知识技能型转向创造设计型,蓝领和白领劳动者的数量将减少11%至90%。现在许多传统的、热门的职业已经不存在了,很多在中小学学习的东西早就没用,每个人会面临很多新兴的行业、新的技术和新的机会。基于此,20年后的教育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应该是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变化。教育理念将会适应社会的进步,向更全面、更综合、更个性化方向改革;教育方式甚至有可能融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有针对性的终身学习。

教育另一方面的变化,是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大家将会看到,随着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现在的课程教材包括考试评价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人工智能可以胜任的知识技能教育,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和机器替代。

未来的教育发展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改变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机器能够处理的部分将减少学习时间,降低考试难度,要求学生知道、了解即可;更多的时间和教学内容将转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动手实践等只有人类才具有的那些能力上面。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前提下,我们重温一下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learning 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做人(learning tobe)。这四大支柱是人工智能所不能代替的,也就是我们育人的重点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回顾上大附中提出的“学会做人、学做学问”的育人目标,无疑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会做人意味着要学会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不仅要重视做人的知识技能,更要重视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只有人类才具有的能力。在强调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和特长,提高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永远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

培养情感和创意要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情做起,从幼儿园、中小学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无论是课程教材还是兴趣特长、专业选择,要重视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只有人类才具有的能力的培养。

上大附中育人目标中“学做学问”的前提是“学会求知”,一个人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人生道路很漫长,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是一辈子里很少的一部分,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每个人还会遇到很多未知的东西,需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新兴技术,这真的需要一个人终身不断学习。每个人都需要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高效学习,与人工智能共同学习。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十讲》里提到:“把我们的行动拿来研究,把研究的成果付诸行动”。“学会做人”,“学做学问”的最根本目的是“学会做事”。“学会做事”的前提是“学会共处”。上海大学金东寒校长曽说过,目前大部分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合作。所以,“学会做事”的前提是“学会共处”。

“学会共处”要学会与他人一起合作共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要从身边的人开始,对亲人、对同学、对老师、对邻居要有爱心、同理心,尊敬他人,热心助人;还要学会与大自然协调共处,树立绿色生态科学发展理念;更要重视学会与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协调共处。未来社会的发展不是简单地用机器替代人的重复性劳动,而是机器和人类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机器更擅长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人类应该做机器无法做的事情,相互补短,共同发展。

“学会做事”要求学习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社会实践,要学会在不同环境做事的能力。不仅要学会自己动手实践操作,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善于协调人际关系,社会化交往沟通,团队合作,知识管理,提高组织领导力,敢于担当。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410B1VD51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