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十个原因告诉你,传统媒体转型为何九死一生!

来源:媒通社

晶报副总编辑 林航

传统媒体的融媒转型是近几年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生与死的酷烈拷问中,很多传统媒体也都在各种各样的理念指导下艰难实践探索着,但至少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说,国内转型成功的真实样本屈指可数。

在过去,传统媒体面临的是要不要转型的问题,而现在,则需直接应对如何转型的挑战。

那么,在号称中国最具有互联网气质的深圳,那里的传统媒体人关于融媒转型又有怎样的见解与思考呢?

我们采访了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政务融媒体运营服务机构的晶报副总编辑林航,对于传统媒体转型难的问题,他道出了十个残酷的原因。

林航

第一,不少人关于融媒转型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外挂一个分发渠道的层面,满足于将报纸、电视内容以及其他渠道获得的内容往APP上搬,融媒转型实际上是一种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内容产业链重构,从根本上讲,它是一个从生产、语态、分发到变现全链条的重构与生成。

第二,从转型的起点来讲也是有问题的。传统媒体的转型一般会得到公共资源的支持,不过如此一来这也让他们在转型实践上忽略了融媒产品的生态发展问题,思考的起点不是我这个东西以后能不能在市场上存活下来、有没有可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而是完全将转型产品当成一个向上交代对外宣传的“政绩工程”。

第三,对技术的无知与忽略也是当下融媒转型的一大问题,内容产业从来都是以技术进步为基座的,它与技术是一种亦步亦趋的关系。但在当下,你很难在转型产品上看到最前沿的技术,基本上停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认知上,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吸纳得很少。

第四,恐怕是体制机制问题,整个传统媒体此前的运转模式是被动型的。你千万别出错,就是最根本的逻辑,所以说它是收缩的,以免责为底子的,面对日新月异的业态更迭,这种体制机制根本无法支撑转型。你想想,一个技术项目怎么能经得起三四个月的论证加一年半载的招标程序呢?再好的项目如此下来,也早就成明日黄花了。但即使这样,主事者也不会为项目去签字去担责,因为项目黄了没关系,出了什么事就要了他的乌纱帽,道理就这么简单。

第五,人才断档。简单说,就是懂互联网的人不太懂基于中国的传播语态,而懂现实传播语态的又不懂互联网生态,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恰恰就是这样的断层造成了转型普遍缺乏有效的执行与推进。

第六,依然是大众媒体大而全的套路,你点开传统媒体推出的融媒产品,它们的频道栏目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虽然近期有了一点个性化推荐的频道栏目,但根底上还是那一套。完全忽略了垂直深耕,也没有社群化概念,也不讲究内容的颗粒度。

第七,没有关联生活动作。脱胎传统的业界理念,内容与生活动作的关联基本上是顾及不到的,动作链接上的实现就更谈不上了,内容与动作依旧是隔阂的,“+”了互联网,却将生活服务链接以括弧的形式悬置起来。

第八,再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理念和能力匹配问题了。转型首先是能力和理念的转型。但目前传统媒体机构里的主流人群,无论在理念还是在能力上,实事求是说,与转型需求是存在巨大落差的,让问题变得更无法收拾的是你根本无法让他们有能力提升理念转型的自觉,这很要命的。

第九,过分强调转型设计,忽略了对多路径闯关的宽容和自觉。在很多人看来,多路径闯关就是“小散乱”,就是“家家点灯村村冒烟”,他们更愿意将大部分资源投入一个“设计好”的项目,市场条件下,这种闭门造车的设计事实上又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成功转型除了仰赖于对市场的深刻认知,更重要的是面对市场进行快速的变形迭代。

第十,缺乏方向感。很多机构媒体的负责人在谈到转型的时候,谈的不是自身内容形态的演进转型,而是他们如何实操成功的跨界投资,如何壮士断腕收缩业务线,对于自身必须从单纯的商业供给者向内容服务综合提供者的角色演进,对于必须将内容服务链条进行全面的生态延伸与品质进阶也没有什么深刻认知,如此一来,就出现了方向感根本性匮乏的问题了。

媒意见编辑:王 晶

媒意见美编:许琳莎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413B0YJPH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