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案例分享&我们没钱怎么办?

居民有什么急需解决的身边事、有什么街巷治理的好点子,随时可以利用网络“提案”,或者亲自到“提案屋”写上几句;原来路边堆放杂物、废旧三轮的胡同,如今种上了惹人喜爱的海棠,成了“海棠巷”……2017年以来,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的5个社区、共57条胡同的环境在居民的共同参与下得到整体提升。

“皇城”脚下恢复居民“静生活”

走进东城区景山街道三眼井社区,青砖灰瓦的民居质朴大气,精致的花砖木板条凳依傍着花池里盛开的花朵。春光明媚时,街坊邻居遛弯、买菜,或是一句京味儿十足的“您吃了吗?”或是相约一起晒晒午后的暖阳再“杀两盘”;春雨连绵时,雨水沿着屋檐密织雨帘,改造后的老院子告别了低洼积水,胡同静谧安详。

张俊波、张建两位老街坊在三眼井胡同住了近70年。按说,住在“皇城”脚下,这日子简直羡煞旁人,但两位老人说起整治之前的家门口,就像聊起一个不争气的孩子。“以前可乱了,到处是私搭乱建的小房子,路边堆着破烂儿,外墙哪儿有点老北京胡同的味儿了,要不掉皮掉灰,要不刷的乱七八糟。”令居民们心烦的,还有到处乱窜的“黑三轮”。“这些‘黑三轮’基本上都是蒙游客,就靠嘴皮子赚钱,说什么‘戏说三眼井’,胡同让他们搅得不得安宁。”

如今,住了一辈子的胡同变样了,变得让这两位老街坊仿佛也“返老还童”,胡同也回归到他们记忆中的模样:“黑三轮”没有了,胡同口新添了个“二维码”,有游客来了,手机“扫一扫”就能知道胡同往事;私搭乱建没有了,老房子的墙面又恢复了让人舒服的青灰色,就连空调室外机都有了带着景山logo的保护罩;路边堆放的杂物没有了,花池精致美观不占道,和座椅结合在一起还能供老人歇脚。

不光是街面上,整治提升还延伸进了居民院内。张建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原本居住的院子地势低洼,下雨就存水,自己一到晚上就担心摔跤不敢出门。“现在好了,院里的下水重新做了,低洼的地方垫高了。”

张俊波说,现在的三眼井胡同,回归了安静的居住区,居民想买东西,走不远就有生活超市、便利店,方便而且互不相扰。“现在我们每天出来遛弯,心里都可敞亮了。这才是临着故宫、景山的‘皇城’脚下应该有的样子!”

老胡同改造全程参考居民想法

赵丹羽是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主创设计师,因为三眼井胡同的项目,这个年轻的女孩与胡同的大爷大妈们成了朋友。“在建筑施工前,我捧着大厚本的门窗图样,挨家挨户地进门,征求每位居民的意见。”同时,来自遗产中心历史文化名城所的专家也为胡同老居民进行了京城老建筑的科普,在三眼井胡同,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水儿的“朱漆大门”,而是根据房屋的历史、规制,墨漆大门、栗色大门,一样漂亮大方。

对于这个位于故宫东北角、占有三分之一皇城面积的街道,赵丹羽可以说是一边研究历史,一边进行规划设计,根据《乾隆地图》和六十年代解禁的卫星图这两版城市肌理图,她先和同事梳理了历史文化资源,又把街区里的各种业态走访调查了一个遍,按照与居民生活的相关度,把业态分为“高中低”三等。“比如超市、菜店、理发店都是高等相关度,在未来可以植入文化功能,餐饮店、冲印店属于中等,以后要进行业态提升,小旅馆这些与居民生活相关度低的,将来就要考虑清退。”

赵丹羽说,设计团队刚刚来到胡同的时候,居民们只是好奇,随着项目的推进,很多居民也都参与其中,居民的意见成了规划设计的重要参考。“我们把花坛、花架、座椅设施上的空白处做成了贴画,居民可以自己动手设计这些贴画的内容。我们在胡同调研的时候偶然碰到了一个爱养花的阿姨,希望在家门口有花池子能种花,还有的居民对以前路边的水泥台子不满意,说灰尘太多了没法坐……这些意见我们都记录在案,最后都为居民一一实现。”

“路遇景山”小程序上提建议

线上线下、大数据、互联网+……这些听起来十分“高大上”的词汇,如今都被运用到了街巷整治和居民生活环境的提升这些“身边事”上。住在景山街道的居民的手机上,几乎都安装了一个名叫“路遇景山”的小程序:对街道社区有什么意见建议、对您家门口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哪儿有“脏乱差”急需解决,“小程序”上可以畅所欲言。对手机和电脑不太熟悉的老人,还可以来胡同里的“提案屋”,在征求本上写下自己的意见。

来到位于三眼井胡同东口的提案屋,十平米左右的小屋里,屏幕上滚动着柱状图和新鲜出炉的“大数据”:参与人数407人,提案数量428件,涉及自行车停放、健身设施、夜间照明、无障碍设施等十多项内容,每有一个提案提出,提案人所在地就会冒起一个代表提案类别的小图标。“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就能知道在老百姓心中最热门、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根据排名在前的话题,着手解决最重要的事情。”景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芦微盯着大屏幕上的数据变化,“‘大拇指’的图标是点赞,我们这个小程序启用以来,收到的除了意见和建议,还有很多的‘赞’,这让我们心里非常感动。”

在大屏幕下面,还有一个厚厚的征求意见本,这是专门为不太熟悉手机电脑的老人准备的,出门买个菜、遛个弯,就能顺便进来写下意见建议。“拆除违建后有一些空地,可否在空地上增加一些绿植”、“有地方地面不平,推婴儿车、轮椅不方便,建议整修”……每条建议意见的下方,都有街道工作人员的反馈:“感谢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对此进行下一步的设计规划”。

大数据汇总意见打造“海棠巷”

走在三眼井胡同,东口和西口遥相呼应地种满了海棠花,春天到来花开繁盛,三眼井的老居民给老胡同起了个文雅的别号叫“海棠巷”。在整修后的胡同里种海棠花,就是通过“路遇景山”的小程序和提案屋的意见征求本,由住在这里的居民在十几种花卉中“海选”出来的。“有大概三分之二的三眼井胡同居民都参与了,大家说,海棠是北京人喜欢的花种,不但漂亮,而且生长也不会影响房屋采光,街道就根据大家的意见,在三眼井胡同的东西口都种上了海棠花。”

提案平台还对接街道街巷提升的设计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胡同里哪些做的好、哪些要继续改进……居民的提案都将实时回馈给设计单位。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设计单位将组织多方专家深入研究,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对方案进行细化和提升。

大街小巷都将配二维码“说历史”

现在,走进三眼井胡同,就可以看到胡同的“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就可以听到胡同的历史、由来、故事,还可以看到很多相关图片。下一步,三眼井的“老井口”将按照老照片复建,成为胡同的“地标”。今后,景山街道辖区内的6条大街、63条胡同都将实现二维码扫码了解“胡同史”。

景山街道副主任田国明表示,“三眼井”的老“井口”曾经在修路的时候挖出来过,据老人们讲,确实有着“三眼井口”。“我们目前正在走访周边的老居民,并请专家论证,以后打算在胡同口恢复‘三眼井’的标志。”同时,景山街道辖区内的6条大街、63条胡同也都将在搜集素材、收集历史沿革、整理胡同里的古迹、名人故居后,生成各自的“二维码”:“只要走进胡同,一扫码,胡同的历史、故事、有哪些文物古迹、有哪些名人故居,都会有详细的语音介绍和图片资料,整个景山地区将成为一个‘实体博物馆’。”

总 结

“社区营造”是针对不同种类的社区议题而行动,日本的宫崎清教授主张将这些议题区分以下为五大类。分别是:“人”(居民需求与社区人际关系)、“文”(社区共同历史文化的延续)、“地”(地理环境的保育与特色发扬,在地性的延续)、“产”(在地产业与经济活动的集体经营)、“景”(是“社区公共空间”之营造、独特景观的创造)。

在景山街道实际的社区改造过程中,将游客需求与居民生活便利需求都考虑在内、保留老北京胡同文化、三眼井的探寻和保留性开发、海棠景观构建都是存在理论依靠的。人文地景产基本上全方位体现了社区发展包含的多元要素。

我们社区工作者在实际的社区工作中,可能会问:“这是专业的建筑团队帮忙设计的,经费应该很充足,我们社区工作者能够在其中承担什么角色。”老旧社区改造与升级,是需要社区工作者广泛调查民意,在民意基础上总结居民的需求。做好居民与专业施工队伍之间的粘合剂,用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眼光为建筑团队提要求,给点子。从而完整的将技术与需求结合起来。

即便您所在的社区没有条件进行建筑队伍的聘请。在一些社区微改造领域其实也可以运用社区营造思维。比如说,社区文化展示墙上能不能增添有关新时期社区好人好事的版块,重拾或巩固邻里互助氛围?社区的手工编织社、书法绘画组织,其文创产品是否可以与其他机构合作进行售卖?社区的老物件、地标性建筑能不能通过保护形成社区的地标性象征?所以,社区营造并非仅仅指专业社区团队对社区的整体性介入,社区微营造也可从成为一种趋势和做法,从细微处改变社区风貌,而这个就是我们社区工作者可以做的。慢慢积累经验,在后期有资金支持后再进行大规模的社区营造活动,这样,社区工作者一方面也积累了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为后续作为专业介入团队与居民之间的粘合剂做出了提前训练。

(添加小治微信进入社区学苑互动社群)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423F0VEC2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