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技术比不上印度?印月球车1天多行驶8米,玉兔号走118.9米用了972天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

在探索月球这件事上,中国取得的成就自然不必再多说,但是印度其实也不遑多让。他们不仅发射了自己的探测器,而且从数据上看,居然比我们的跑得还快!这是不是说明,阿三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过了我们?

震惊!印度超过中国

你可能听说过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它是2013年12月14日跟着嫦娥三号被送上去的,是我国在月亮上投放的第一台无人探索设备,也是全世界第四个进行这种工作的机器人。

它在月球上的工作时间超过了两年,创造了月球车的生存纪录,为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和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就在玉兔号的前一年,印度也发射了自己的月球探测器——Chandrayaan-3,它携带了一辆名为Pragyan的月球车,于2013年8月23日成功登陆月球南极地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表面而不是轨道探索月球南极的任务。

更让人震惊的是,印度的Pragyan月球车的行驶速度和距离竟然远远超过了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根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数据,Pragyan在月球已经走过了26千米的距离,秒速高达1cm!而玉兔只行驶了114.8米,平均速度为每秒0.02厘米。

为什么玉兔慢了

在设计初期,玉兔被规划为仅能在月球上工作3个月。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它竟然超期服役了长达972天,创下了月球车生存的新纪录。

与我们通常期待的高速漫游不同,玉兔的最大行驶速度只有每秒2厘米。但要知道,它的任务并非追求速度和距离,而是专注于月球表面的地质、地形和环境探测。

玉兔在月球上的工作时间超过两年,这并不意味着它一直在不停地行驶。相反,它必须根据月球的昼夜周期和温度变化进行精密的休眠和唤醒。

月球的一天相当于地球的29.5天,也就是说,月球的白天和黑夜各持续约14.75个地球日。在白天,月球表面温度可高达120℃,而在黑夜,最低温度可达零下180摄氏度。这样的极端温差对月球车的电子设备和机械结构都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样恶劣的环境,玉兔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设计。在白天和黑夜之间,它都要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能源并保护设备。

在白天,正午时分是玉兔进入午休模式的时候,月球车和其携带的科学装备都会进入休眠状态,等到温度适宜时再自动唤醒。

而在黑夜,日落前,玉兔会切换到夜休模式,将轮子收起,依靠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RTG)为自身提供热量,以对抗寒冷的月夜。这样的智能设计使得玉兔能够在极端条件下延长探测任务的执行时间,为我们提供更多宝贵数据。

因此,玉兔的实际工作时间被大幅缩短,只有早晨和傍晚进行行驶和探测。在此期间,它必须考虑月面地形以及与地面的通信和控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玉兔并不将行驶速度和距离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更加注重完成科学任务和确保自身的安全。

玉兔的任务也并非一帆风顺。在2014年1月25日,玉兔号在进入第二个月夜前出现了故障,而该故障一直未能排除,导致月球车无法继续行进。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故障可能是由于行走时携带大量月壤细粒,这些灰尘长时间堆积在机械的缝隙处,甚至可能已经钻进了机器内部,从而影响了很多部件的正常运转。

然而,玉兔并没有放弃,坚持在原地工作了两年多。它充分利用自身携带的科学仪器,对月球表面的地质、地形、矿物和元素进行了观测和分析,为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和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终,在2016年7月31日,原本设计寿命只有3个月的玉兔停止了与地球的联系,结束了它在月球上的使命。

中国航天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内外的多种压力。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突破了一道道难关,取得了众多的成就。

国航天事业的历程,是一部充满奇迹的宏伟史诗。自1956年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开始,到1964年成功进行首次核试验,再到1966年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中国航天人以“两弹一星”的成就惊艳世界,实现了国防尖端技术的从无到有。

1970年开始研发第一代运载火箭,到1984年成功发射首颗通信卫星,再到1999年成功发射首颗导航卫星,中国航天人凭借自主创新,构建了庞大的航天科研与产业系统,实现了技术体系的规模化和多样化发展。

2003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2013年成功实现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再到2021年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和神舟12再度带人上天,中国航天人通过重大工程建设构建了中国空间站,实现了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走向深空的巨大飞跃。

2007年启动嫦娥探月工程,到2019年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再到2020年成功实现月球采样返回,中国航天人开创了人类月球探索的新篇章,实现了月球探测技术的绕、落、回的完整循环。

2020年开展天问火星探测工程,到2021年成功实现火星着陆和巡视,再到2021年成功发射羲和太阳探测卫星,中国航天人以创新能力迈出了星际探索的重要一步,实现了太阳空间探测的里程碑。

结语

技术之争不应只看数字,更应理解背后的探索和创新。中国航天人所走过的路,是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也是一条与世界分享科技成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之路。

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航天之路上,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为推动人类航天事业迈上新的高峰不懈奋斗。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HOJP-hpRFGGdBDQrW_-GUX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