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博物馆大数据“复活”董其昌,今人会比董其昌更了解董其昌吗?

大数据对董其昌其人进行了切片扫描,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说,今天的观众可能比董其昌自己更了解董其昌。让某人回忆一生中,何年何月见过何人说过何言,大都是说不齐的,但天网般的大数据却不会疏漏。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董其昌大展》策展人凌利中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大数据对书画研究的辅助功能毋庸置疑,它改变了此次大展的布展计划。

图说:上海博物馆数据中心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展示“董其昌数字人文”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有经验的专家熟悉董其昌的大事年表,数据库则可以“武装”外行,让普通参观者1秒钟就能掌握到董其昌的生平,透析他的朋友圈,追踪到他郊游与创作的痕迹。通过社会关系图表,看到董其昌是那个年代里的意见领袖,其朋友圈的名人多达120多位,仅在他活动较为频繁的浙江一地就有17位。董其昌人生中的几次重要出行,他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都被清晰地记录了下来。比如他在1605年5月,到长沙观赏了米友仁的名作《潇湘奇观图》,并作了题记。

凌利中提到的董其昌《烟江叠嶂图》有了上博和台北故宫的双胞版本,数字化复原能助我们看清原作中体会不到的细节,谁家神采更出色,结论会现形。清晰的数据系统会扫除专家的研究盲点,一目了然的动态数据交叉比对会启发今后的研究。《大事年表》也变成了维基百科式的开放数据库,人们可以增补新的研究成果,雪球也会越滚越大。

图说:机器学习董其昌的笔法 上博供图

博物馆数据平台没有取名,但它和围棋里的阿尔法狗一样具有强大的学习功能,提供数据平台搭建的万达信息持续“董其昌数字人文”专题研究近2年。计算机学会了识别董其昌名作中的惯用笔法,能通过搜索后世画家所绘的状物景致,和样本作品比对出相似程度。山头、树木、房屋、桥梁,今后也不再笼统地说和“董其昌七分相似”,机器算出的相似度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以人工智能方式分析中国古代绘画的元素及特征,这是书画鉴定的开拓,放眼国际也是首创。“宋徽宗作品、宋画、‘四王’都有望在未来立项。大数据在普及教育上会有很大的空间。”

图说:机器学习董其昌的笔法 上博供图

凌利中认为,在书画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再“聪慧”,也是先人工再智能。有个明显的瓶颈是,机器可以识别相似度,那么提供比对的董其昌作品标准件谁来识别呢?“这还是要依靠专家和经验。”专家指出,数据分析能够学习规则,但目前学不来审美。线条和笔墨所寄托的中国文人的复杂情感,才是包括董其昌展览在内的所有书画展览的核心。(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504A12NH3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