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不要只盯着 EOS,而错过了ZILLIQA(一)

与你共同成长的第15篇原创

前言:相比为了学习而学习,带着问题去学,然后根据实践后的反馈进行调整,效果会好很多。

比如看很多讲区块链基础知识的文章,不如好好研究几个项目的白皮书,然后凭借自己的判断,用小钱去做点投资,逐步形成自己的策略,这样无论赚了赔了,收获都不会少。

这篇文章是 ZILLIQA项目评析的第一部分, 主要阐述这个项目的主要优势;下一篇则关注其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给出一些投资建议。当然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风险自负。

熟悉币圈的都知道,今年1月份数字货币市场迎来了寒冬,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币种的价格遭到腰斩,很多山寨币甚至纷纷破发。

然而有个项目,在火币、币安、比特儿等知名交易所上线后,截止目前,不管是按USD计价,还是按ETH计价,都没有破发过。

这就是ZILLIQA(ZIL),来自新加坡的底层公链项目,咱们今天的主角。

ZILLIQA读作[`zilikə],该名字的灵感来自于硅(Silica)和硅谷(Silicon Valley),正如硅和硅谷支撑了计算和信息工业,该团队希望ZILLIQA撑起下一代高吞吐量的应用。

当下,底层公链赛道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因为最终的胜出者将赢得海量的用户,在去中心化的大潮中建立新的秩序,甚至有机会引领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ETH、NEO、EOS、AE 等明星项目无一不是铆足了劲,一场精彩的大戏即将上演。

其中粉丝众多的EOS 因为大佬们纷纷开始准备竞选节点,四月初其币价率先起飞,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从三十几人民币突破至如今的一百多,一时风头无俩。

几乎是同一时间,ZILLIQA相对低调地发布了1.0版主网测试版,代号“红虾”(Red Prawn)。

那ZILLIQA究竟有哪些别具一格的优势,让它有资格在公链大战中占得一席之地呢?我觉得至少有三点:

01

交易速度快,且能越来越快

比特币每秒只能处理7笔交易,以太坊好不到哪里去,而中心化的Visa每秒能处理8000笔交易。

这是区块链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无法承载大规模商业交易运算,自然就无法大规模投入到现实应用中来。

这个问题一直非常棘手,因为它恰恰是区块链的本质——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引起的:对于大多数项目来说,网络上的每个节点需依次验证每个交易,然后将交易存储在自己的账本上,并且保证与整个网络同步。

随着网络中参与节点的数量的增加,每个交易必须在被验证之前被广播到更多节点,并且添加到其账本中,这样交易速度就不可避免的越来越慢。

以太坊,作为时下的主流公链平台,在交易速度方面已经完全无法满足激增的区块链用户的使用需求。

去年年底养猫游戏CryptoKitties更是直接导致了整个以太坊网络大堵车,链上所有用户的交易等待时间增长,交易成本增加。

提高每秒交易速度(Transaction Per Second,TPS),或者说提高延展性,是所有公链的共同目标,EOS之所以广受追捧, 也是因为其鼓吹能实现百万级TPS。

目前,各公链的解决办法都有一些缺陷:要么以牺牲去中心化为代价,即限制交易节点数量,如NEO和EOS;要么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如IOTA;要么就是还需要1-2年时间才能实现,如以太坊。

然而,ZILLIQA如今已经率先做到了,它可能是当前唯一可以在不牺牲安全性或分散性的情况下,实现延展性的区块链协议。

奥秘就在于其使用的分片(Sharding)技术,ZILLIQA测试网是全球第一个将分片技术落地的公链。

其基本理念就是通过分割,把所有节点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一般称之为分片,分片中的节点共同处理和验证被分配到的那部分交易。

这样整个网络就是在并行处理所有交易,类似电脑上的多核CPU,从而达到提高速度的效果。处理完后,还有一个最终区块回传信息的步骤,使得所有的节点保持账本同步。

这就像是一个公司的 CEO统筹安排多个小组同时执行不同的任务,让每组只做自己的那一部分事情,最后向各组通报所有任务进展。

另外,ZILLIQA网络的在线节点越多,并行处理就越快,吞吐量也越高。

这跟绝大多数区块链项目正好相反,其实也是分片技术带来的优势,因为分片是并行执行的。

在2017年9月份的首次测试中,开发团队宣布在使用3600个节点、6个分片的情况下,达到2488TPS的吞吐量。

而根据官方上月初的博客介绍,在参数设置相对保守的情况下。这次1.0的测试网络仅使用了1000个节点,交易吞吐量就达到了2000TPS,这已经是以太坊的200倍。

如果按照以太坊现有的3万余名矿工的网络规模计算的话,ZILLIQA的交易速度将比以太坊快1000倍以上,超越了几乎目前所有的区块链项目。

02

速度上去了,却不影响安全

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对于公链来说。未来在其之上要稳定运行海量的应用,任何微小的安全问题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一个设计上有安全缺陷的项目,是很难被大众接受的。

首先,由于ZILLIQA主网会不断同步分片区块上面的信息,使得分片区块被篡改或攻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然后,ZILLIQA使用了实用拜占庭容错(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PBFT)共识机制,这倒不是一家独有,NEO、Tendermint和Hyperledger等项目都使用了BFT的变种。

其安全性建立在拜占庭假设的基础之上,即任何时间点的网络都有一小部分恶意节点,这种节点可能偏离协议,丢弃或修改消息,并向诚实节点发送不同的消息。

但在ZILLIQA上,恶意攻击者的总计算能力被限制了,因此来自诚实节点的交易信息可以被传递给真实的目的地。

与基于PoW的共识不同, PBFT不允许临时分叉,一旦某区块被提交给区块链,其他区块就不能与该区块共享同一个上级区块,因此不需要进行确认,这就减少了双花的风险,也显著地提高了速度。

同时,团队还开发了新型的智能合约编程开发语言Scilla,这主要因为目前以太上的智能合约开发环境不太成熟,程序员不很细心的话,犯点小错误也没个提醒,很容易出问题。

ZILLIQA在开发语言方面做的改进,一是降低了开发者从以太转到自己主网的移植成本,二也能提高平台合约开发的安全性。

该项目的核心团队几乎全是博士,CEO董心书和 CTO贾瑶琪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首席科学顾问 Prateek Saxena 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去年获得了 MITTechnology Review颁发的亚太区35岁以下十大创新人士奖项。

从他们过往经历看起来,都是比较偏向网络安全方面的,所以对公链设计的安全性方面非常重视,也就不奇怪了。

03

矿工多挣钱,用户少花钱

ZILLIQA的代币为ZIL,一共210亿个,30%代币公开销售,40%挖矿产生,30%给到团队及投资机构。代币的主要功能类似以太币,用于智能合约开发的消耗和交易的手续费。

40%由挖矿产生的币将在10年内挖完,前4年挖出其中的80%,后6年挖出剩余的20%。

这种安排主要是考虑到10年后ZIL的用户预计已有相当的规模,用户产生的交易费用已经足够支撑整个网络的运行,不需要继续挖矿了。

有意思的是,ZILLIQA依然用到了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机制,但与其他PoW区块链截然不同,只是为了给矿工们建立身份,防范女巫攻击,而不是真正作为共识协议运作,从而能够节省挖矿过程中耗费的大量能源。

只要有节点参与挖矿,系统会自动将其分配到某个分片,因此就有收益,不用靠算力进行竞争,这样可能普通的GPU矿机也能参与挖矿。

而且,随着网络的扩展,每笔交易的总能源成本将保持不变;ZILLIQA通过执行一个PoW,能把多个区块写入链中,从而给予矿工更高的奖励,因此可刺激更多的矿工加入网络,依靠分片技术,带来更高的交易速度和吞吐量,进而更加的安全。

这样也分摊了用户的交易费成本,使其远低于比特币或以太坊的交易费用。

不过在这点上,我觉得还是EOS处理的更好,毕竟EOS不需要用户支付交易的手续费。

最后我还想补充一句,ZILLIQA团队目前每两周都在其博客上发布文章,详细介绍项目的进展、最近的团队动向以及和第三方的合作消息等等,而且提供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版本,可见团队还是很认真的在做事情。

到此,关于ZILLIQA 的第一部分介绍就结束了,下一篇文章我们将讨论其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以及赶上这趟公链快车的正确姿势。

下回见。

注:

1、风险提醒: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自行研究、思考、决策,自负其责。

2、文中图片来自ZILLIQA官方资料。

走出肖申克

且行且顾 且读且悟

对你若有帮助 | 感谢转发支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507G1E5Z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