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区块链共读一本书

《区块链革命:比特币底层技术如何改变货币、商业和世界》——这是一本享誉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领域的书籍,被称为全景式描述区块链理论及应用的经典之作。作者之一是被誉为“数字经济之父”的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他是全球著名的新经济学家、商业策略大师和国际未来学家,也是《维基经济学》一书的作者。

“区块链共读一本书”是链金客社区发起的区块链知识普及活动。之前社区里已经多次有人提议共读这本书。不知道是否因为作者大师的身份,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是点到即止,讲的比较朦胧晦涩。另一方面,本书的中文翻译相当烧脑,这也是可能阻碍读者理解的一个因素。

本系列收集了社区内众多读者的讨论、分享和反馈,不现有照本宣科,而是在原著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探讨。在此感谢社区里的Leon、小爱、艾斯和其他参与共同讨论的伙伴们贡献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本文约1900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1

原始的信任形态

信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表现不太一样。在人类社会早期,受限于落后的交通和通信技术,人类交往遵从邓巴数限制,群体和部落都非常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在这种社会形态下,诚信是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因为不诚信的个体是很难被集体所接受的,而失去集体庇佑的个体将难以生存,因此所有个体都自觉遵守诚信,相应的,群体内的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天然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的形态一直延续到农耕时代。

2

以中介担保为基础的信任机制

当工业时代来临,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超出了邓巴数的限制,不再归属于同一个熟人圈子,诚信失去了制约,出于人性自私的一面,开始出现了为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守诚信的情况。这就对社会的信任机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看一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历史,其实也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欺诈与监管的历史。然而,在双方的博弈中,成就的却并非其中任何一方,而是双方之间的中介。蚌鹤相争,渔翁得利。社会分工越深入,生产者与消费者离得越远,需要的中介环节就越多,中介的势力也越强大。目前世界上一些最大的行业或企业都是中介性质的。例如银行就是一种中介,有统计数字显示,银行业占据了全球GDP的约10%左右。这还只是银行,而各种形式的中介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例如保险、旅游中介、律师等等。说这些中介性的行业主导了全球商业活动也不为过。

在这个阶段社会的信任机制已经不能够由那种原始的诚信形态所支撑,而逐渐演化成了一种由中介提供的担保为基础的信任机制。例如在两个陌生个体之间为了完成一笔交易,要进行一笔支付,由于双方互不信任,因此就找到了银行,由银行这个中介居中提供信任担保。这种担保的机制在诞生之初也是非常脆弱,备受质疑的。每一次由于担保失效而造成的信任垮塌都会对社会造成冲击,让大量的消费者和投资者蒙受损失。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和投资者不断推动对于担保中介的监管,在制度的制约和保护之下,担保中介逐渐变得规范化,并发展出很多规避风险和应对危机的方法。但与此同时,由于中介的体量变得也越来越大,权力越来越集中,中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而中心化程度的增高会提升风险的水平。

3

中心化信任机制的风险和弊端

这种中心化的信任担保方式面临的第一个风险是单点故障问题。只要中心数据库受到攻击,大量用户的隐私信息就会遭到泄露,不法之徒可能会利用这些信息去侵害他们的利益。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了,中心化机构所能收集到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像最近曝出的facebook用户隐私泄露事件,受影响的用户高达5000万之多。而且中心化机构收集的数据量越多,单点攻击的价值就越大,就会吸引到不法之徒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资源实施攻击。仍然以facebook为例,在上一届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俄罗斯在Facebook平台上购买美国大选相关广告,发布信息以干扰美国选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美国大选结果的影响。根据Facebook的公开声明,最初只有1000万人看到了这些广告,但最终这个数字达到了1.26亿,覆盖了超过一半的美国选民。一国可以利用中心化媒体对另一国的内政达到如此的影响广度和深度,这听上去真的是有些骇人听闻。由此可以理解美国人为什么对此事件始终耿耿于怀。

第二个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当中心化的信任担保机构面临如此巨大的商业利益诱惑,而用户又没有有效的机制对其进行约束时,很难担保这些机构不做出损伤其用户、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事情。事实上,这样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别的不说,光是这些机构倒卖用户数据用于牟利,这基本已经成了行业内的惯例,是路人皆知的秘密。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心化的机构有意愿约束自己,以保持自身作为信任中心的正当性和可靠性。但是每个中心化机构都是由人来操作的,有人的地方就无法完全避免人性的弱点,即使再严密的规章制度,也无法做到完全杜绝少数人为谋私利铤而走险。

第三是效率问题。以银行转账为例,从技术上讲,一笔交易的数据在交易系统各个环节同步只是秒级的事情,但结算却往往需要花费数天。一笔普通的刷卡消费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可能要经过数个中介机构,消费者的付款才能够进入到商家的账上。但是由于银行机构的垄断性,整个商业体系只能忍受其低效率,以及其所收取的高昂的交易中介费用。

第四是激励错配,同样以上述的信用卡交易为例,由于每个中间环节都要收取相应的交易费用,一次交易下来,中间环节收走的利润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数字,有时候甚至高过商家自己的利润。这些中介性质的节点原本只是为整个交易提供支撑,但是往往却成为了整笔交易的最大受益者。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因为金融交易的中心化地位一旦形成就难以逆转,于是这些机构就反客为主,把焦点从更好的服务于交易,服务于用户,转移到如何更高效的盘剥交易的双方。当整个信用系统都在这种错配的激励机制的引导下起舞时,就可能发生系统性的风险。随着金融系统的风险一点一点的积累,最终一根稻草将会压垮整座大厦。这是必然发生的结局,唯一不确定的只是具体何时发生。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这样,其本质是错配的激励机制,造成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从全球金融活动中大肆牟利,而造成的危机结局却由全球劳动者来买单。2011年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民众对这种错配的激励机制的危害性开始察觉,以及抗争意识的觉醒。但是遗憾的是,在传统的机制下,缺少新技术的支持,民众并没有太多的选择。金融服务深入到商业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就像遍布人体的血管,不可能做外科手术式的治疗。

4

信任机制步入区块链时代

然而就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在互联网虚拟空间的某个不为人所熟知的角落,一本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白皮书诞生,宣告了一种全新的,完全不依赖于信用担保的信任机制。这是一个全新的物种,从DNA的层面彻底动摇了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精密而复杂商业运作基础。人类社会的信任机制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篇章。这可能是一条漫长的革新之路,然而一旦启动,进程将不可逆转。我们这代人将有幸一起见证这个变革过程。

下一篇我们将讨论的是有关于“中介”的话题。

——中介完全没有价值吗?我们要的是完全的去中介化吗?

欢迎留言,加入我们的讨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513G15CE9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