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关于创新在工作中的思考

说起创新,在中国这个国度里有时候是没有什么底气的。因为从小到大,我们很多人都是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长大的。凡问题必有标准答案,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然很多时候,创新并没有标准的路径,可以以虎画猫。这就是创新的困境,对于标准答案的迷恋,彻底的丧失了创新的源泉。

这让我不禁想起来,之前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的争论。坦白的说,中国古代并没有什么完整的知识体系来支撑科学的诞生,有的仅仅是师傅带徒弟的技术传承。例如,中国的烧瓷工艺,古代在中国是首屈一指,但是到了现代,首推的欧美瓷器,其次是日本,中国已经被世界远远甩在了后面。

正如吴军老师之前说的,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三个:自我感知,他人告知,逻辑推知。显然我们在逻辑推知这个环节上是确实的。但是好在中国现在已经接受了西方的体系,正在迎头赶上。但是因为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一段时间,公司设计的一款产品之前一直使用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去年遇到了应用瓶颈。经过分析是之前第三方提供的一个数据库存在问题。但是之前的第三方因为数据库老旧,不在提供技术支持。为了让这款产品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公司组织了大量的人员进行了数据库升级改造。

当数据库改造好了之后,摆在设计人员面前有两个选择,用还是不用。不用的话,之前的产品就会有应用的问题;用的话,那么害怕遇到不可知的技术问题,给出的疑虑看似也非常的合理:第三方提供的数据库出现问题,那么由第三方来承担责任,但是自己研发的数据库如果出现问题,那么由谁来承担责任呢?毕竟这是一个产品项目。

这看似是悖论:不用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用有风险,谁来承担责任。最不可接受的是,此时领导也觉得有风险,让大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论证,看看是否可用。说白了能不能用大家说了算,责任大家一起承担。可以想象,在一个组织里,达成责任承担的一致风险是非常不易的。所以这个项目的升级改造就一拖再拖,迟迟没有上马。

就这样一件事情,都谈不上什么多么大的创新,仅仅就是自行升级改造都需要第三方来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来评判自己的工作是否正确,而不是在行动中不断的迭代总结,付出创新的代价。可想而知,那些颠覆式的创新路得多难走。

创新其实是反人性的,因为它增加了不确定性,人的本性就是不喜欢新的事物。就如前面讲述的,即便是升级工作已经完成,仍然还是怀疑是否可用,因为那毕竟是一个没有被验证,或者被第三方所认可的方案。

这就是现在我们的创新环境。

有时候不要说从0到1的创新,即便是从1到N的创新,也要经历这些难以想象的思维阻隔。有意思的是,虽然不太相信创新的结果,但是很多企业还是单位里增设创新的部门,以鼓励内部能进行所谓的变革。并且给予这些部门很大的激励机制,说白了就是在报酬方面给予更丰厚的支持。

去年,公司为了提高自身技术难题的解决,特别提出了一些方案,让单位里的各方面专家组成攻关小组,自行进行提出解决方案和计划,进行“创新”。为什么加了一个引号,因为在后来的验收中能明显感觉到这些已经变了味道。

因为创新的时候是有指标限制的,而且这些指标的达成直接导致薪酬激励的多少。所以有些所谓的创新项目最后就开始在某些设计指标上开始讨价还价起来。最终那些创新项目就做成了四不像,没有技术创新吧,倒也不是;有技术创新吧,技术指标并没有达到领先的水平。最后其他产品部门用也不是,不用好像也太好,陷入两难的境地。

很多时候,国人总觉得创新可以金钱的激励来刺激,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只要是外界的刺激就会让创新这项工作变味。其实创新就是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个痛点,行动的这个人就是对于解决这个痛点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至于薪酬激励,是在完成工作后的附加项。搞反了先后顺序就会导致:上有指标和要求,下有对策和推诿。最后变成不伦不类。

创新是不需要鼓励的,起码是不需要增加金钱来鼓励的。当然这样的前提是创新的人有足够的收益和条件来安心工作,买是买不到好的创新的。

创新正如科学一样,是过程,而不是终点。那么怎么让人乐于处在过程中,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514G1FLN1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