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天真的人类学家,在非洲哭笑不得

文/三月

对于有自我意识的人类来说,眼睁睁看着AI的出现和迅速迭代,很难不担心自己的工作被AI替代。

可是咱也不能光在那儿担心是不是?一边担心着,一边做点什么,例如读一本书,有可能帮助自己减少一点焦虑。

例如这本书,奈吉尔·巴利的《天真的人类学家》

奈吉尔·巴利(Nigel Barley):牛津大学人类学博士,前大英博物馆民族志学组附属人类博物馆馆长。

他的这本书,无论普通读者还是人类学、社会学专业人士都喜欢看,因为这本书里没有艰涩的学术语言,而是像一个会讲故事的朋友在给你讲他的旅途奇遇。

书中,奈吉尔·巴利以幽默风趣的笔触,记录了他在非洲中西部国家——喀麦隆——的多瓦悠人村落做田野调查,发生的种种趣事和囧事。

比如,在多瓦悠,他和当地人一起喝啤酒,当地人想表示对他的尊敬,用葫芦瓢给狗舔干净后,再用这个瓢给他倒啤酒喝,每个人还都满怀期望地微笑看着他。

有很多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状况,奈吉尔·巴利用自嘲和幽默化解,我在读的过程中有时大笑,有时候又忍不住有点同情他。

去到多瓦悠部落之前,奈吉尔·巴利申请项目基金,申请签证,搭乘飞机、到达当地,见识到各色人物的“嘴脸”;

在多瓦悠,他与当地人互相建立认知,入乡随俗、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在种种不可控条件下进行田野调查。

跟着奈吉尔·巴利的文字,我们能看到人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而这些方式背后是人对大自然、环境、社会和自身的认识。

多瓦悠人的解释总是绕圈子打转。我问:“你为啥这么做?”

“因为它是好的。”

“为什么它是好的?”

“因为祖先要我们这么做。”

我狡猾问道:“祖先为什么要你这么做?”

“因为它是好的。”

我永远打不败这些祖先,他们是一切解释的起始与结束。

多瓦悠人喜欢用惯例说法,令我困惑不已。我问:“谁是庆典的主办人?”

“那个头戴豪猪毛的男人。”

“我没看到头戴豪猪毛的人。”

“他今天没戴。”

多瓦悠人总是描述事情“应有的状态”,而不是“现有的状态”。

——奈吉尔·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节选

在AI时代,人容易陷入与机器的单向互动。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人容易习惯、麻木。

而这本书能让我们看到,在田野调查中,面临各种人际问题和文化冲突,人跟人之间通过沟通、理解和磨合,可以建立起怎样独特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情感的传递和关系的建立,是多么真实、温暖、复杂。

人类的丰富性和独特性,AI难以复制。AI能处理数据、提供信息,但人类的情感、交往、文化传承、对生活意义的追寻等,AI无法替代。这些话,说起来是没错,但就像讲大道理,对人没有帮助。

而奈吉尔·巴利用他的文字,讲述他的头脑、心灵和肉身在多瓦悠村落的那些经历,对我有一些帮助,对你或许也会有。

可以买纸质书来看。也可以找它的电子书来看,“微信读书”里面有。

《天真的人类学家》

作者:奈吉尔·巴利

译者:何颖怡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JEC-tWZWrIzIiY0_A1MGGF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