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最突出的特点大概就在于仿生。生物,永远是AI研究中灵感的源泉。哥伦比亚大学曾经用AI研究过一种叫水螅的微小动物并得到了一些启发,而面对环保问题,也有一些动物值得我们好好用AI来研究一下。
在去年,有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叫蜡螟的幼虫能够对聚乙烯进行快速的生物降解,消化后产生出来的是乙二醇。也就是说,这些虫子能够吃掉让人头疼的污染“罪魁”——塑料袋。
现在,我们可以用AI来追踪这种幼虫的行为,比如用算法自动注释其进食行为,确切地了解它是如何进食并消化塑料袋的。
把观察的钥匙交给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消除大部分人工的错误,说不定,就能打开一扇环保新方式的大门。
环保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很大,AI也的确能提供莫大的帮助。但是,AI真得能解决环境保护中的痼疾吗?
在近日的一次AI挑战赛上,我们在众多项目中看到一个叫Clean Land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基于百度EsayDL平台建立的污染场地风险管理模型,通过收集学习目前环境管理部门已经明确的污染场地的历史图像,结合EsayDL平台多种算法组件及训练模板,用于快速扫描识别城市潜在的污染场地。
这当然是有利于社会和人类的好项目。但是,让算法对污染地区进行检测和评价,决定哪些地方最应该被治理,再让AI产品来帮助“清理”,从而减轻人类的繁琐工作。其结果是,用于治理环境的AI工具大量涌现,也减轻了我们因为破坏环境而不安的感觉。
太古神族科技小编认为,可以把Al应用到网站开发、APP开发、小程序开发上来,这样,每个人的喜好都可以告诉他,可以自动屏蔽一些不喜欢的东西,还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家庭、工作方面的事情。
其实,环境污染本质上是社会问题,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随之能感受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多,这直接导致了欲望的膨胀。一旦我们失去了对内心的控制,任由欲望滋长将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无法预料的灾难。
令人遗憾的是,AI一直把社会问题当成是自然灾害来解决,将社会问题看成是随机的、暂时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这种方式,掩盖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