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未来这一种人最吃香了,有没有你呢?

人工智能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随着技术的发展,

人们发现不管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还是创造性劳动,

人工智能已经都能够胜任。

那身在这个趋势中的人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给大家解读《财富》杂志的资深编辑

杰夫·科尔文写的《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

给大家说一下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的未来,

什么样的人才不会被机器取代?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数据表明,

从2001年到2009年,美国的事务性岗位和生产性岗位,

一共减少了340万个,包括出纳员、结账员、技术工人等等,

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很少跟人打交道。

相反像医生、教师这种,既需要专业知识,

又强调与人交流的工作,却增加了480万个。

数据表明,只要是和人际交往有关的工作岗位,

就不会因为计算机飞速发展而减少,

反而工作岗位会有所增加。

这个观点看起来是很简单,但是要往深了说,

其实涉及到人类以后的发展方向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卡尔文认为,从工业化时代开始,

人就一直在模仿机器,就像亨利·福特抱怨说,

为什么我每次只想要一双手,但总是还要来一颗脑袋?

你看,人们在把自己训练成像机器那样高效的工作,

后来这个愿望就一点点慢慢实现了,机器变成了人的肢体延伸,

人们使用的工具越来越智能,效率越来越高,

在未来,机器就不仅仅再是人类肢体的延伸,

可能会开始替代人类的工作。

简单说,我们经历了从一开始的模仿机器,

到机器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再到机器变成另外一个自己,

替代我们工作,这样一个演化过程。

那问题来了,当最终人们能够复制自己,

而且复制出来的机器比我们更强时,

模仿机器的这条路似乎已经走到头了,那么然后呢?

人类以后就得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回归人的本性,

做更有人味的事情。

也就是说,在未来,我们说一个人优秀,

不是说他做事的效率多高,不是他掌握了多少知识,

而在于他的所作所为更像一个人。

接着这个思路往下走,那么,怎么做才算是更像一个人呢?

人类的本性到底是什么呢?

根据人类学家唐纳德·布朗在1991年编纂出版的人类共性列表,

里面列出了一些人类共有的特性,

包括具有同情心、反对吝啬、会哭、爱笑、

在乎平等、理解互惠、人人都有自尊等,

这些特质是人类共有的特征,没有例外。

当然,这些特质也不能就说是人类天生的,

重要的是,这些特质都涉及人际交往,

换句话说,科尔文认为,

人际交往技能是人类社会普遍高度重视的一种技能。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605A1EIWP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