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睿妈观点ㅣ子女教育实操宝典(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孩子才能让他进入社会后具有竞争力”已成为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了。

睿妈在去年写过一篇文章:

睿妈看教育ㅣ 你还在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工业化时代的螺丝钉吗?

探讨了对子女教育的一些思考。今天这篇是最近一段时间所读、所想的总结,发出来和大家分享,算是续篇,此篇更强调实操。

我会分两期,从“未来是怎样的”“适应未来需要哪些能力”“作为父母该如何引导和教育子女”这三大方面给大家奉上我的一些拙见。

未来是怎样的?

杰夫·科尔文在其著作《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中提出了对未来人才的洞见。我们先来看看他是如何预测未来的。

人工智能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不管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还是创造性劳动,人工智能都能够胜任。那身在这个趋势中的人到底应该怎么办呢?科尔文建议我们思考,假如在未来社会,人工智能已经完全可以替代人类的工作,甚至比人们做得更好,有哪些工作人们就是不愿意让它们做,而只希望人去做呢?答案就是和人际交往有关的工作。所以,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还要格外重视人际交往能力,只有这样的人以后才不会被机器取代。

科尔文引用了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数据,从2001年到2009年,美国的事务性岗位和生产性岗位,一共减少了340万个,包括出纳员、结账员、技术工人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很少跟人打交道。相反像医生、教师这种,既需要专业知识,又强调与人交流的工作,却增加了480万个。

从工业化时代开始,我们经历了从一开始的模仿机器,到机器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再到机器变成另外一个自己,替代我们工作,这样一个演化过程。当最终机器比我们更强时,模仿机器的这条路似乎已经走到头了,那么然后呢?人类以后就得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回归人的本性,做更有人味的事情。也就是说,在未来,我们说一个人优秀,不是说他做事的效率多高,不是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的所作所为更像一个“人”。那么,怎么做才算是“更像一个人”呢?一些人类共有的特性,包括具有同情心、反对吝啬、会哭、爱笑、在乎平等、理解互惠、人人都有自尊等,这些特质是人类共有的特征,这些特质都涉及人际交往。科尔文认为,人际交往技能是人类社会普遍高度重视的一种技能。

一言以蔽之,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即使机器比人更聪明,很多工作我们还是希望由人来做。我们希望和真实的人发生联系,我们需要在面对面的交往中建立信任,人际交往是人的特有价值。

适应未来需要哪些能力?

了解了未来是怎样的,我们就想知道需要着重培养什么样的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世界?在未来,有五种技能格外重要,它们分别是:同理心、团队协作能力、讲故事的能力、“狐狸型”的通才、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理解对方的感受,并做出恰当的回应。我们在跟别人交往的时候,理解对方的感受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做出恰当的回应。例如,同理心强的医生更了解病人,做出的诊断也更准确。同时如果看护人员有较强的同理心,愿意花时间与病人相处和交流,病人会更愿意服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同理心已经成为医护人员的重要竞争力。

二、团队合作能力

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专家,就只能专攻一个很小的领域。而创新往往需要不同知识、不同思想之间互相碰撞,所以,想取得伟大的成就,靠单打独斗已经很难了,团队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影响团队效率最关键的因素,不是团队成员的智力水平,也不是明确的职责划分,而是团队成员的交往行为,符不符合“思想流动”模式。

“思想流动”模式:每个人的想法都是在大家的脑海里共享的。它有三个特点:首先,每个成员在发言的时候语言很简练,但是贡献的想法却很多。其次,团队成员能对他人的想法给出即时反馈,不断地用“这个想法好”,“你说的对”等的正面语句鼓励对方。最后,所有成员都会贡献想法,人人说话的机会均等,这就保证了想法的多元性。总的来说,高效团队里每个人就像往一条河里注水,每个人都贡献一点想法,最后就能汇聚成一条思想的大河,碰撞出精彩的点子。

三、讲故事的能力

讲故事是表达观点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比起数据报表和单纯的事实陈述,好的故事更有感染力,也更容易被记住。故事的价值不仅在故事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是由人讲出来的。为什么故事由人讲出来,效果更好呢?有如下两个原因。

1、讲故事可以引发“神经耦合”效应。我们在听故事的时候,感受到的不仅是故事本身,还有故事讲述者的内心情感。按照我们平常的说法,就是讲述者引起了听众的共鸣。

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同时扫描讲故事者和听故事者的大脑,发现双方大脑的活跃区域是一致的,这种现象就是“神经耦合”。

2、讲出来的故事更容易被相信。故事如果是人讲出来的,听众可以通过演讲者的表情、声音和动作,判断他的真实意图。我们相信一个故事,其实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虽然这种判断并不一定正确。但我们读故事的时候,只能猜测作者的意图,这个故事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出于其他目的编造出来的。

四、“狐狸型”的通才

古希腊诗人阿尔基罗库斯说:“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重要的事”。后来,人们把这两种形象指代两种类型的人:刺猬是专家型人才,而狐狸指的是通才型的人。

1、决定人生高度的是知识的广度,而不是知识的深度(威廉·庞德斯通《知识大迁移》)。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化,每个人都将拥有多重分工和多重身份。比如你可以同时是程序员、厨师和小说家。广博的事实性的知识非常重要,“狐狸型”的通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沃顿商学院心理学家菲利普·泰洛克曾研究过刺猬和狐狸两类人才预测未来的能力,结果发现,那些专精的刺猬型人才并不比普通人更能准确的预测。

我们一般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的事实性知识,比如全国各地的省会、历史大事件的日期、法律条文等等都属于事实性知识;另一类是抽象的方法性知识,它指的是各种批判性思维和技能,比如用三段论推导一件事,或者用互联网查找你要的信息等等。

2、要想提升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多掌握事实性知识。通常,我们认为方法性知识更重要,但如果,把一个人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看作是一块块砖石,把方法性知识看作是水泥,那么学习的过程就像是用砖石和水泥建起一面知识的墙,衡量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看的就是这个人构建的这面墙有多高大,有多牢固。只掌握方法性知识,寄希望于互联网随时获取事实性知识是无法建起牢固的高墙的。

五、良好的心理素质

社会快速发展将会带来很多以前不存在的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不可少,这需要不怕面对问题,甚至希望面对和解决更复杂问题的自信。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建议年轻人要注重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情商。他认为,21世纪“了解你自己”非常必要,人们已经不再生活在一个“入侵电脑”的年代,而是“入侵人类”的年代。

总而言之,社会分工复杂,导致协同成本提高,因此,未来人才需要强大的协作和沟通能力,需要心灵的健全和成熟,需要对他人和社会的理解和关注。

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引导教育子女呢?此部分内容睿妈会在下一期推文中和大家具体聊聊。敬请期待。

这篇文章已经准备了一段时间了,拖到今天发,却得到了一个惊喜——昨天收到维信团队的信息:众号的赞赏功能恢复啦!这无疑是对原创作者的一个大利好!睿妈会继续不定期更新优质文章的。

“睿妈在首尔”公众号的更新虽然不勤,但睿妈100%保证每篇推文的质量,每篇都是原创,每篇在推送前都要经过反复推敲。所以,如果你喜欢睿妈的文章,请继续对“睿妈在首尔”给予关注哦。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睿妈的生活也可以加睿妈的个人微信:ruichaoaishenghuo。请在添加好友时注明“你的姓名”+“生活的城市”+“一句添加的理由”哦。

咱们下期见!

如果你觉得此文尚可,请转发出去,让更多可能需要它的朋友看到。谢谢。

睿妈是谁?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出身,用10年时间成为韩国汉语教学领域权威。俩孩妈,35+,爱生活,善于死磕。不盲目追赶潮流,爱经典。如果你信任我,请关注我以死磕精神,磕出的一片你我的新天地。

这是睿妈第四十九篇原创文哦: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607G0WM6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