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为戴德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区块链践行录】,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支点”与“币乎”都是今年年初上线的区块链内容平台,它们近来名气都不小,难免会被拿来比较和讨论。作为两个平台的用户,我想简单聊聊我的使用体验。
我在币乎写作有1个多月了,发表了近30篇文章,但我的文章平均收益只有两位数,上热门榜的文章数量为零。而我来支点写作才3天,共发表6篇文章,但已经有2篇文章被推荐了。是我发表在支点的文章比币乎的优秀吗?并不是,因为那几篇基本都是我以前发表在币乎上的原创文章。
这么强烈的对比,到底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下面,我尝试从“功能设计”和“内容机制”两个方面简单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一、功能设计
两个内容平台定位不同:支点定位于打造“币圈雪球”,聚焦币圈投资;币乎则定位“中国的steemit”,垂直区块链领域的内容平台。
虽然两者定位存在差异,但依然有个共同点:都是基于token激励的内容平台。 因此,值得将两者放一起进行横向对比。
从产品的体验角度而言,我认为币乎app像是一个“极客”开发出来的,而支点app则更懂得用户的各种需求。前者功能单一,首页只有“关注”和“热门”两个版块,后者不仅功能丰富,而且支点首页有3个版块,还有搜索功能,App的体验流畅,UI界面的设计亲和而不失美感。
(图一为币乎App界面)
(图二为支点App界面)
在使用支点的这几天,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这个内容社区非常活跃。
我以前刚入币乎时,发表文章后都是无人问津的,刚开始我还怀疑是不是我写的文章不够好,吸引不了读者来点赞,后来我才找出真正的原因:
币乎app只有关注和热门两个板块,而且连个搜索功能都没有,我认为这是币乎的硬伤所在。这就意味着,你的文章若想获得别人点赞,要么有人关注,要么文章能上热门榜。但问题是,我既不是什么IP,又不是什么KOL,只是一个新注册的普通用户,我如何才能吸引别人来关注我?如果没人关注,就没人为我点赞,没人点赞就没有机会上热门,没机会上热门就不可能让别人阅读到我的文章,别人看不到我的文章自然就不可能来关注我——这无疑是一种死循环。
因此,我在币乎上近半个月,文章的点赞数均为零——不是我的文章不好(我对我的文章质量有信心),而是币乎根本没有提供一个为广大用户打造的“曝光渠道”。
而支点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它不仅有基本的搜索功能,而且还有一个“新鲜”版块。不要小看这个功能,它非常重要,因为它为刚进入支点的新用户提供了一个曝光的平台——这大大增加了用户发表文章的动力,加上token的奖励和点赞数的无限制,使得新用户更积极地参与各种社区互动,如评论、回复评论、顶评论、搜索、关注等等。此外,支点还整合了“快讯”、“主题”两大版块,满足了广大小白用户关注“区块链新闻”和“圈子动态”的刚性需求。
二、内容机制
币乎的愿景是“好文有好报”,而现实却是“好文难好报”。
一方面,币乎存在“大V”长期霸屏的现象,他们由于进入币乎较早,积累了较多粉丝,同时有大量锁仓,所以基本每篇文章都能轻松上热门,这导致了严重的“马太效应”:热门榜的用户常常就是那几位,而新用户发表的文章再好也没机会被人发现,更别提上热门榜了。
另一方面,由于币乎的“计划经济”(尽管币乎创始人鲁斌坚持说自己反对计划经济),规定用户每天只有10个点赞机会,加上缺少搜索功能和新文章的曝光渠道,用户之间存在严重隔阂——你即使知道某个用户的ID,但你也不知道如何关注他,除非他的文章上了热门榜。
既然是内容平台,那么内容的分发和筛选机制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币乎是把“评审”的权利交给代码,不管文章质量如何,只要点赞的人多,它就能上热门。相反,支点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伯乐”这个角色,后者相当于是“去中心化的评审”。文章若进入了共建池,就会被随机分配给不同的“伯乐”审核,为防止作弊,后者只能看到文章内容而无法看到作者。若文章符合支点社区的内容标准,则可以通过。至少要有3个伯乐通过,该文章才会被推荐,相当于进入了“热门榜”。
我认为,一个内容平台只有做到了“看文不看人”,它才会有真正活力,才会有光明未来。一群人互捧臭脚、抱团取暖,是不可能有进步的。币乎把评审交给代码,支点则把评审交给“去中心化”的伯乐,代码只懂执行但不会分辨文章的优劣,伯乐也许也会看走眼,但去中心化的伯乐多了,总能发现千里马。这是支点在内容审核机制方面比币乎进步的地方。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或许你就会明白我篇首提到的尴尬现状了。
我是戴德文,一名区块链践行者。关注我,与我一起在区块链的世界,知行合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