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层源科技”团队与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合作,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应用无机异质结钝化技术、全新前驱体配方(引入二维骨架材料PEAI)以及三步梯度退火等先进工艺,团队成功制备出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并将其应用于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中,电池效率高达32.8%,为未来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材料革新和工艺优化:无机异质结钝化技术、全新前驱体配方和三步退火工艺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光伏材料,因其高效率、低成本和易制备等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钙钛矿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提升一直是科研界面临的重大挑战。绍兴文理学院“层源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的合作,正是针对这些难题展开的。
团队通过引入无机异质结钝化技术,有效减少了钙钛矿薄膜表面的缺陷,显著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和光电转换效率。此外,团队还创新性地开发了全新的前驱体配方,引入了二维骨架材料PEAI(苯乙胺碘化物),进一步优化了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质量,减少了非辐射复合损失,从而大幅提升了电池的性能。
在制备过程中,团队采用了三步梯度退火工艺,这一方法通过精确控制退火温度和时间,逐步优化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确保了薄膜的高质量和均匀性。这一工艺的应用,使得钙钛矿薄膜的缺陷密度显著降低,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通过这些技术创新,团队成功制备出了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并将其应用于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中。叠层电池通过将钙钛矿电池与传统的晶硅电池结合,充分利用了不同材料的光吸收特性,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整体效率。
合作共赢:效率的突破
在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合作中,团队将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应用于叠层电池的研发,最终实现了32.8%的光电转换效率。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的专家表示:“层源团队提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叠层电池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们的研发进程。其高效稳定的性能为我们实现更高的电池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特性,使其在未来的能源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钙钛矿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主流。绍兴文理学院“层源团队”的突破性进展,不仅为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铺平了道路,也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青年力量:创新驱动未来
绍兴文理学院“层源团队”作为一支年轻的科研团队,展现了青年一代在科技创新中的巨大潜力。团队成员表示:“作为青年人,我们肩负着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伟大使命。我们将继续发扬‘我敢闯,我会创’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助力国家能源绿色转型。”团队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技术的创新,更离不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他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深入社会需求,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节能减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