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在采后过程中易发生变质,这一现象受产品自身化学和物理性质影响。传统的干燥、腌制等保鲜方法虽有效,但难以契合现代食品安全标准。新兴的涂层、可食用薄膜和静电纺丝纤维等技术,为食品保鲜带来了新方向。其中,静电纺丝纤维优势显著,能在室温下加工,可维持挥发性生物活性化合物稳定,还能实现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控释,在食品包装领域应用广泛。茴香精油(FEO)具备抗氧化、抗菌等特性,玉米醇溶蛋白有良好成膜性、生物降解性等 。不过,将 FEO 融入静电纺丝纤维用于延长水果保质期的研究尚少,本研究聚焦此领域展开探索。
本研究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茴香精油(FEO)加载到醇溶蛋白纤维中,研究了不同浓度FEO(0%、5%、10%、20%)对纤维物理特性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显示,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FEO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从0% FEO时的311纳米增加到20% FEO时的748纳米。这一变化归因于FEO的加入改变了聚合物溶液的电导率和粘度,导致纤维在电纺过程中形成更大的直径。此外,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随着FEO浓度的增加,纤维的结晶度显著增强,尤其是20% FEO时,纤维表现出更强的衍射峰。这种结晶度的提高可能与FEO分子与醇溶蛋白链之间的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有关。纤维的物理特性变化为后续的抗菌和保鲜性能提供了基础。(图1,2)
图1:不同浓度茴香精油的醇溶蛋白静电纺丝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图2:茴香精油加载的醇溶蛋白静电纺丝纤维的X射线衍射图谱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FEO加载对醇溶蛋白纤维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O浓度的增加,醇溶蛋白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显著降低,从纯醇溶蛋白的161.2°C降低到20% FEO时的137.2°C。这种降低归因于FEO的增塑效应,即FEO分子削弱了醇溶蛋白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聚合物链更容易移动。DSC曲线还显示,FEO的加入减少了纤维的热分解能量需求,表明FEO在纤维中起到了降低热分解温度的作用。这种热特性变化不仅影响纤维的加工性能,还可能影响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效果。(图3)
图3:茴香精油加载的醇溶蛋白静电纺丝纤维的差示扫描量热法曲线
抑菌圈实验表明,随着FEO浓度的增加,纤维的抗菌效果显著增强。其中,加载了20% FEO加载的醇溶蛋白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和大肠杆菌(E. coli)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2毫米和15毫米。这种抗菌效果归因于FEO中的活性成分(如茴香脑、柠檬烯等),这些成分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改变膜蛋白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此外,FEO的抗菌机制还包括其疏水性特性,使其能够渗透到细菌细胞膜中,进一步增强抗菌效果。(表1)
表1:茴香精油加载的醇溶蛋白静电纺丝纤维的抑菌圈平均直径
研究最后还探索了FEO加载的醇溶蛋白纤维对柑橘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20% FEO时的纤维在延长柑橘保鲜期方面效果最佳。具体表现为:果实硬度减少32.24%,而对照组减少了43.43%;可滴定酸度(TA)保留为0.75%,而对照组为0.51%;重量损失仅为3.6%,而对照组为9.59%(图4)。
图4:茴香精油/醇溶蛋白静电纺丝膜对柑橘样品重量的影响
这些结果表明,FEO加载的纤维能够有效减少果实的水分蒸发和代谢活动,从而延长保鲜期。FEO的抗菌和抗氧化特性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纤维的均匀涂层能够减少果实表面的微生物污染,进一步提高保鲜效果。这一研究为开发可持续的食品保鲜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公众号:纳米纤维及其应用
本公众号主要介绍纳米纤维及其应用,包括纳米纤维生产技术之一:静电纺丝技术及其相关产品信息,让大众更了解纳米科技,将纳米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福祉。
文章来源:佛山微迈科技
文献来源:https://doi.org/10.1007/s11694-025-0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