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双宇论:穿越时空的探索

双宇学不断强调量子体和量子态的区别,如果你知道了量子态的特点,你就能穿越时间和空间,从技术的角度,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这里再强调一遍:光没有速度,光的速度是能量传递的效率,光这种态物质并没有发生位移,你能感知到光,一切都是量子纠缠态在起作用。

量子态不同于体,由于态没有质量、体积和密度,它是物质在能量作用下的一种状态。因此量子态的随机因果率相对量子体来说要高很多很多,这容易使得它更为单一和可控。因为量子态有量子纠缠态,它可以无视空间和时间纠缠,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假设。

量子纠缠态可以分为水平量子纠缠态和纵向量子纠缠态。

水平量子纠缠态:当一个量子态处于A状态的时候,与它在同一个空间不同位置的其他同类量子态,将处于B状态,它可以无视距离。

纵向量子纠缠态:当一个量子态处于A状态的时候,与它在不同时间的其他同类量子态,将处于B状态,它可以无视时间。

A状态与B状态并不一定是相反或者事物的对立面,当然,也不排除相反和对立。

要实现空间的穿越,只能且必须是量子态,时间也是如此。而我们人类唯有思维态这种生物电属于可观测的量子态,换言之,如果要实现这两个穿越,唯有我们的思维态可行,身体这种量子体永远不可能。

先说说水平的量子纠缠态,这关系我们能否达到光速,当然,这里的光速,是光这种量子态能量传递的效率。能量是能子宇宙的本质,它不具备空间性,但它具备时间性。如果要实现光速移动,其实并不难,只要能量传递的效率达到即可。难的是长距离的光速纠缠,这需要极大的能量,如果我们要以光速让思维态离开太阳系,我们思维态的能量是整个地球的总和甚至更多。如此难以企及的巨量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

并且,我们还要克服其他思维态对我们的融灭效应。在太阳系这个尺度,唯一理论上的可行性,是利用太阳能量本身作为我们思维态的能量源,将太阳的物质态能量转化为思维态的能量。但以太阳的能量而言,也无法将我们送出范太阳系。

范太阳系:以太阳能量为基础,形成纠缠态的宇宙范围叫范太阳系,这关系太阳系以外的量子态(包括思维态)能否纠缠到太阳和太阳系。

宇宙星系:以其他天体能量为基础形成纠缠态的宇宙范围叫宇宙星系,这关系其他星系以外的量子态(包括思维态)能否纠缠到它和它的星系。

言下之意,我们能否发现相同思维态纬度的外星生物,取决于它们思维态的能量能否传递到我们地球上,还取决于这个能量要融灭太阳系里所有的思维纠缠态。至于不在一个思维态纬度的外星生物,我们根本无法察觉。

向宇宙里发射无线电波,只能让同思维态纬度、同等文明进化水平的外星人找到我们,就无线电本身的能量而言,我认为范围不大,也很容易被融灭,所以几率很小。

光速飞行真的没有办法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由于量子纠缠态受到能量的限制,所以我们不能以单一能量作为量子态的能量源,而要采用多点能量持续供应的方式。这个方式,叫做渐进。

渐进:利用多个量子体能量作为量子纠缠态的能量源,不断向着目标拷贝。

假设A点是出发点,G点是目标终点,A点直接纠缠到G点能量不够,或者会被融灭。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B、C、D、E、F作为全新的出发点。先让A点的量子态纠缠到B点,然后以B点的量子体能量为基础,再让B点的量子态纠缠到C点。以此类推,最终的F点量子态纠缠到了G点。B、C、D、E、F为整个纠缠态的全过程提供持续不断的能量。

当然,渐进的过程中,A点纠缠到B点,B点纠缠到C点,纠缠态的纬度和类型不能改变,也就是说,B、C、D、E、F、G都要具备有A点的同类同维量子态,否则,渐进将被中断。

再假设以我们人类的思维态为例,如果要让我们的思维态纠缠到冥王星上面去,首先要把我们的思维态纠缠到火星,然后是天王星,最后才是冥王星。火星、天王星、冥王星上还要有与我们同纬度、同类型的思维态。我们需要分别往火星、天王星、冥王星发射含此类量子态的量子体才行。这样一来,问题又似乎回到了原点,除非火星、天王星、冥王星刚好有与我们一样的思维态生物,想想几率有多低。我想,这才是宇宙大沉默的本质吧。

即便是利用渐进,我们也无法走太远是吗?并不是,要真正实现光速纠缠,或许还要利用纵向的量子纠缠态。

我们现在就来说说那个纵向的量子纠缠态,超越时间吧。有一句俗话叫做“以不动换它动,以不变应万变。”即便我们一动不动,太阳系和地球都在高速运动着,今天的地球在宇宙绝对尺度上,与昨天的地球肯定不在同一个位置,今年的地球与明年、这个世纪的地球与下个世纪、一亿年前的地球和现在都如此。因此,能够纠缠到过去和未来,不但在超越时间,也是在跨越绝对空间。

作为我们人类而言,思维态跨越时间进行纠缠最常见的例子便是梦。很多人在梦境中成功预测了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就是因为思维态的量子纠缠态(主要是可变思维态);当然,在梦中预测发生过的事情也有几率,只不过很多人都把它当成回忆没有在意。

梦没有事件的记忆功能,一般不会出现发生过的事情,而是无序随机事件,所以我们很少梦到与回忆一模一样的场景和事件。

虽然几率极低,但有些人在机缘巧合、在媒介宇宙三大定律的支配下,还是遇到了在梦中回忆和预测,这就是现在思维态发生了与自己其他时间点思维态的量子纠缠态。如果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你都在非理性思考同一件事情,大概率在梦中会发生纠缠态,只要不被融灭。值得注意的事,理性思维态很难在梦中发生超越时空的量子纠缠态,因为梦本身没有多少逻辑思维态参与,很多梦境的预测和回忆都是感性思维态和可变思维态在纠缠。

还有一点,理性思维态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量子态,而过于复杂量子态属于高纬度量子态,所以不容易发生超越时空的量子纠缠态。

为何在梦中容易发生纵向量子纠缠态?其一是因为睡觉一般在晚上,而晚上相对白天,不易被融灭影响。其二是因为感性思维态和可变思维态在睡梦中非常强势,形成的纠缠态更单一,更容易融灭其他纠缠态,同样在人下意识的时候,也最容易发生纵向和横向的量子纠缠态。其三是因为人睡觉的时候量子体运动能量降低,但量子态的能量增加(假设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能量相对白天更强,所以更容易产生量子纠缠态。

虽然我们把量子纠缠态分为水平和纵向,水平量子纠缠态在能量的表现上叫做速率,纵向量子纠缠态在能量的表现上还是叫做速率,那它们之间有区别吗?

有区别,水平量子纠缠态最快的传递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有别于西方定义的第一宇宙速度),它包括量子体移动速(空间性)和量子态能量纠缠速(时间性),火箭、子弹、飞机、汽车的移动属于量子体速;光、电、波动等能量纠缠的速度属于量子态能量传递速。第一宇宙速度由于受到传播介质(量子体)的影响是有极限的,比如我们已知最快的光速。

而纵向的量子纠缠态传递的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有别于西方定义的第一宇宙速度),而最慢的第二宇宙速度比光速(第一宇宙最快速度)还要快,它只包含量子态能量传递速这一种。当第二宇宙量子态速超越第一宇宙中的量子态速时,时间就被超越了。值得注意的是,时间并非前后关系,它不是线性的。时间在本质上一样属于随机、无因果和非规律,因此,穿越时间也是没有特定方向和规律的。

第二宇宙速度一样受到能量强弱的影响,当我们要将速度A提升到速度G时,如果能量不够,也需要通过多次补给加速来实现,这便是时间渐进。

时间渐进:利用多个量子态能作为量子纠缠态的能量源,不断向着目标时间点拷贝。

时间渐进中的量子态能本质上还是来源于量子体,只不过是量子态的纠缠超越了第一宇宙速度,它的能量属于量子态能。

假设A点是出发时间点,G点是目标时间点,A点直接纠缠到G点能量不够,或者会被融灭。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B、C、D、E、F时间点作为全新的出发点。先让A点的量子态纠缠到B点,然后以B点的量子态能量为基础,再让B点的量子态纠缠到C点。以此类推,最终的F点量子态纠缠到了G点。B、C、D、E、F为整个纠缠态的全过程提供持续不断的能量。

我们在夜空中看到的星辰,既有水平量子纠缠态作用下的,也有纵向量子纠缠态作用下的,水平量子纠缠态属于第一宇宙速度,可以用光年代表距离,而纵向量子纠缠态是第二宇宙速度,不能以光年判断其相对距离。

综上所述,无论是水平量子纠缠态还是纵向量子纠缠态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没有确切的因果关系,无法主观控制,时间和距离也不存在前后关系。

虽然不能主观控制,但导致量子态穿越时空的偶然现象却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要穿越时空只能是量子态,它要形成量子纠缠态,必须要满足量子纠缠态的条件,即同类量子态、同纬度量子态和足够的能量。

二、发生时空穿越的量子纠缠态要融灭其他同类量子纠缠态。

三、当能量不足时,可以通过偶然的空间渐进和偶然的时间渐进形成量子纠缠态,每渐进一次,量子纠缠态的随机因果律降低。

四、空间跨越不能超过第一宇宙速度,而时间跨越必须要超越第一宇宙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

文明等级是衡量一个文明的整体科技水平,如果可以完全掌握量子纠缠态,就能够掌控时空,也就意味着掌控了宇宙万物,这样的文明等级是宇宙之最。而我们现在,只不过是那井底之蛙,还好,我们看到了,虽然只是万物的一小部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fPavYY7mj_xiSubrpMwROb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