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开始讲高中物理最后一本教材《选择性必修三》。选必三第一部分是热学。热学首先从微观上解释什么是热,即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当讲到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热运动时,像往常一样,当进入同学们提问环节时。第一位举手的是位女同学
“如果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那不就成了永动机吗?”她面带疑惑地问道。
”excellent"我大声地赞叹,睁大了眼睛的同时抻出了大拇指,给了她一个赞。这个赞不仅是因为问题提得漂亮,也是因为她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对呀?”班级里坐在不同位置的几位同学同时惊奇地发出疑问。表示对她的疑问的赞同。
”噢---"全班同学们发出了习惯的声音。表示对提问者的支持。
我停顿了一会儿,班级里同学们等着我的回答。
“还有什么问题?”我环顾一下四周。并未马上对她提出的问题给出回答。我想以她提问为引子,引出更多的问题。
果然,又有同学举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啥是热运动?“
”分子要停下来不运动,是不是没有热了?“
”永不停息,为什么不能说成一直运动?“
我预设的效果达到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少数带动大多数,创设一个提问环境。
第一个问题明显是概念的理解出现的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元凶就是从字面上理解它的含义,以为一直运动的机器就叫永动机。
“永动机不仅是永远运动,同时是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机器,不需要外部输入能量的机器。并非简单理解为永远运动的机器。“我面带赞许地对提问的女同学说出了她错误的理由。
“比如,我们给我们市区供电的发电机(因为刚学完交流电),你想让它一直转,它就可以一直转,但你得给它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它不叫永动机,虽然它可以一直转下去。“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热运动”我问了前面的同学。
“因为热才运动”他说。
“这又是对概念的理解。同学们不要小看概念,学物理时不要小看文字对概念的解释,不要以为物理就是背公式,算算数,用学数学的习惯来学习物理。”通过同学们提同出的问题,我再次强调概念的重要性。
“热运动,不是因为热才运动。那热就是运动的原因了。热运动,是指这种运动形式跟热有关,是什么关系呢?热不是运动的原因,热是运动的表现形式,即我们把永不停息,杂乱无规则就称为热。运动越剧烈,越杂乱,就称为越热。”
“分子停下来,是不是就没有热了?”我转向提问的同学
“你提的问题就谈到了物理最前沿的问题了。”提问的同学笑了。
“噢----”同学们又一起发出了赞叹。
“首先,动理论说分子永不停息运动,就已经告诉你不运动的假设不成立。但为什么分子会是这样的表现,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科学就是这样,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又是什么原因的结果,一直进行下去,一定会到达人类未知的领域。比如让分子运动的原因是什么?也许它就从未静止过?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这些最朴素的概念也是最难解释的概念。于是在人类未能解释的情况下,有些人只能把原因归为神和上帝之手创造了宇宙。“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它的表述用永不停息,而不是一直运动。可能是出于对运动的强调,永不停息更形象吧。这还要看原文”
第二天针对最后一个问题,我把原文给同学们放了一下。
“为什么教材给出一些概念的英文翻译,就是鼓励大家去查原文。因为毕竟我们所学到自然科学很多都是用英文翻译过来的。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看看原文,就会对概念有更好的理解。”
上面是我上的一节物理课的课堂记录。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和实施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仅因为高考考不考,考多考少,去权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采取厚此薄彼的态度。知识背后所隐藏的情感和能力是相通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教学的关键,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探索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