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方法|380种树、2万条记录、40年观察
介绍一篇挺有意思的研究,发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讲的是氮沉降会不会让植物的叶子变黄变晚?作者团队整合了全国范围内1982–2020年间的2万多条落叶观测记录,覆盖了380种木本植物,并结合了两套遥感数据(GIMMS和MODIS的植物生长季末日期)、历史气候记录以及氮沉降数据。他们用了一种叫 PCMCI+ 的因果推断方法,在控制温度、降水、辐射这些共变量影响的前提下,量化了氮沉降对黄叶期(EOS)的直接影响力。结果发现,在77%的站点记录中,氮沉降显著延迟了叶片衰老时间。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这种影响与温度效应旗鼓相当,甚至在某些区域更强。Fig.1 就是一个关键图,展示了氮沉降和传统气候因子在全国范围内的作用分布。
Fig. 1
展示了氮沉降(Ndeposition)与植物叶片衰老日期(DFS)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关性,在站点和区域尺度上进行分析:a 和 b 图为因果分析框架,采用 PCMCI+ 方法,输入数据包括具体地点或像元尺度的氮沉降、气温、降水、短波辐射和DFS时间序列;c 图展示了在地面观测、GIMMS和MODIS三种数据来源中,各气候因子和氮沉降对DFS具有因果影响的时间序列占比;d 图显示在剔除气候因子干扰后,氮沉降与DFS之间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和不显著的偏相关分布,显著性阈值为 p < 0.05,相关性检验使用双侧t检验。
驱动机制|氮“拖延”落叶,关键在植物自己“会不会用”
不过我真正被这篇文章吸引的地方,不只是他们得出的结论,而是他们后面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是所有地方、所有树种都对氮沉降“敏感”?换句话说,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树叶黄得更晚,有些地方却没什么变化?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引入了机器学习模型——具体说是随机森林 + SHAP 值解释分析(见 Fig.3),用来识别影响氮效应空间差异的关键因子。有两个因子:
氮再吸收效率(NRE):会“省”的植物,能在秋天重新吸收叶子里的氮,更倾向于推迟叶片脱落。
氮利用效率(NUE):不太会“用”的植物,对外部氮输入更敏感,也更容易受到氮沉降刺激。
也就是说,氮沉降有没有效,不只是“给没给”,而是植物“接不接、会不会用”。这背后的生态策略差异,可能才是主导氮效应的底层逻辑。作者还发现,森林结构特征(如树高、郁闭度、物种多样性)也会调节氮的影响方向,在成熟郁闭林中甚至可能出现提前落叶的反应。
Fig. 3
展示了森林植物中氮沉降(Ndeposition)与叶片衰老日期(DFS)关系的空间归因分析:a 图通过随机森林模型(R2 = 0.74, n = 5278)和平均绝对 SHAP 值,评估了影响Ndeposition-DFS相关性空间差异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内嵌图显示了氮相关、气候、植被和土壤四类因子的平均重要性;右侧的beeswarm图展示了每个变量SHAP值的分布情况;b、c 图分别展示了SHAP值随植物氮再吸收效率(N resorption efficiency)和氮利用效率(N use efficiency)的变化趋势,线条和阴影带表示平均值及其标准差。
机制验证|延迟落叶=叶面积更大?还是光合作用更强?
到了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了三条假设机制(见 Fig.4):
H1:氮沉降增加叶面积,延长光合时长;
H2:氮提高光合强度,延长功能期;
H3:氮影响水分利用,改变蒸散行为。
他们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后发现,H1(叶面积增加)路径最强,尤其是氮通过提高SIF和LAI间接影响EOS。不过我觉得这也留下了新的问题。比如蒸散(ET)机制在干旱区和湿润区表现截然相反,说明水分调控作用其实并不统一。再比如,长期氮沉降是否会带来磷、钾等其他元素的限制效应,这在这篇文章里没有探讨。所以我觉得这项研究虽然非常扎实,但结论仍需小心外推。毕竟“现在的延迟”不代表“未来的延迟”,尤其是在长期养分失衡或极端气候扰动日益频发的背景下。
Fig. 4
展示了氮沉降(Ndeposition)通过潜在中介变量影响叶片衰老日期(DFS)的时间联系:a 图显示在控制气温、降水和短波辐射影响后,氮沉降与各中介变量(LAI、SIF、ET)之间偏相关为显著正、显著负和不显著的像元比例;b 图为中介变量与DFS之间的对应关系;显著性水平设为 p < 0.05,检验方法为双侧t检验。c、d 图为结构方程模型(SEM),分别表示Ndeposition与DFS之间为正相关(n = 5287)和负相关(n = 1598)时的机制路径,变量旁标注为模型对该变量解释的方差百分比(R2),箭头上的数字表示标准化路径系数的均值与标准差,箭头宽度代表效应强度;下方小图展示了氮沉降对DFS的直接效应、中介效应(通过LAI、SIF、ET)以及总效应。
论文引用格式:
Wang, J., Wang, X., Peñuelas, J., Hua, H., & Wu, C. (2025). Nitrogen deposition favors later leaf senescence in woody speci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6, 3668.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9000-0
-END-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学术论文解析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学术论文的解析是基于我们对相关领域的理解和研究,不构成专业的学术建议或决策依据。文中涉及到的论文版权归属原作者和出版机构。我们仅在合法范围内进行解析和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欢迎大家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公众号转载请在后台私信小编获取授权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
loveless122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