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两篇Science“打架”!云南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

题图 | Pixabay

撰文 | 生物世界

2024年8月,云南大学马晓娅团队在 Science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 Cambrian spiny stem mollusk and the deep homology of lophotrochozoan scleritomes 的研究论文。

报道了团队在云南东部 5.14 亿年前的寒武纪关山生物群中发现的一个动物化石,将其命名为 Shishania aculeata(多刺世山虫),该化石罕见地保存了完整的软躯体构造,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寒武纪软体动物,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软体动物化石之一,为解决软体动物的起源及早期演化问题提供了关键证据。

2025年5月8日,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张喜光教授、杨杰教授等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Shishania is a chancelloriid and not a Cambrian mollusk 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对多刺世山虫被归类为寒武纪软体动物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属于早期分化的开腔骨类(chancelloriids)。

图:论文截图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被认为是大自然的演化“试验”多种新生物形态的时期,这些形态与现代生物的亲缘关系往往极难确定。这种困难不仅源于它们独特的形态结构,也与化石的年代有关,久远的年代使得关键特征的识别变得极具挑战。

Shishania aculeata(多刺世山虫)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这种仅几厘米长、扁平、囊状生物体的表面布满了棘刺,其被归类为早期软体动物。

然而,张喜光、杨杰等人在这篇新论文中对多刺世山虫的分类提出了质疑,他们对多刺世山虫的软体动物样特征提出了埋藏学解释,并通过解剖学对比,发现该生物与同期邻近地层中的海绵样的开腔骨类(chancelloriids)存在显著相似性。将多刺世山虫其重新诠释为早期分化的开腔骨类,这有助于完善这类海绵状后生动物早期演化的理论模型。

多刺世山虫化石标本(图:论文截图)

参考文献:

1.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o0059

2.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v4635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1Jhx1szwxc2abG3lwWjTAT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