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青年科学探索Day1~3|从课堂到冰川:来古冰川与仁龙巴冰川的双重召唤

2025年5月19日,我们在西藏来古冰川正式迎来了2025国际冰川保护年“青年科学探索暨冰川保护青年环境志愿行动”的科学探索之旅。当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巧为青年们带来了题为《藏东南海洋型冰川与冰川旅游》的课程。

刘巧老师从海洋型冰川讲起,系统介绍了全球,特别是中国西藏地区的冰川分布和动态等内容,我们了解到:中国是全球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然而,过去40年我国冰川面积减少了约7662平方千米。这些变化不仅意味着流域生态安全乃至全球水循环将受到影响,还会引发冰湖溃决、泥石流等山地灾害。课程最后,刘巧老师还分享了相关监测数据,展示了应用科学技术守护冰川“白色宝藏”。

20日清晨,青年代表在刘巧老师和科学探险家温旭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来古冰川实地探访。踏上冰川遗迹,目之所及是高山与冰河的交响。我们在来古冰川架设了公民科学监测点,温旭老师讲解了从探险到冰川保护的亲身经历以及科技进步对冰川科研与保护的积极作用。刘巧老师在另一处冰川监测点,指导我们学习风速风向、水位、湿度、温度和PM2.5等指标的监测方法。

下午,队伍前往仁龙巴冰川,真正踏上冰川,身临其境,青年们不禁发出心中的感慨:

徒步冰川,脚下的冰沙吱吱作响,自然的声音比任何音乐都美妙。目睹冰川的消融、失去昔日的壮丽,守护美好家园的使命感也在心底愈发清晰。——方萧楠

今天走进来古和仁龙巴冰川,亲眼看到冰川因全球变暖而慢慢消融,也触摸到冰雪的脉动。那一刻,我深深感到每个人肩上守护冰川的使命。

——欧阳博丁

今日在来古冰川,看到科学家们利用一个个观测点,严谨记录着关于冰川的一切。冰川的痕迹是地球变迁的无声证据,面对自然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唯有保持敬畏,用理性不断寻找答案。

——宣越雯

今天在对来古冰川和仁龙巴冰川的实地探访学习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青藏高原冰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影响。作为“亚洲水塔”和“白色宝藏”,高原冰川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次经历进一步激发了我们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缓冰川融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张博

走进冰川,第一次亲眼看到冰川消融的情景,心中无比震撼。原来气候变化引发的冰川消融直接影响到多种自然灾害、水资源及农业系统乃至整体的生态系统。

——王苡憬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ZYXALAApMA1-eMS1y7bJq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