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这个n̈,一开始用音念,到以后默念,然后再到心念,以后心念都不念了,就是默运。音念可以是个音声,默念是自己听的到,别人听不到,心念是个心声,黙运时就没有心声了。想任何一件事时,运用概念运用词汇,考虑的很快,它没有这个声音在里边了,那个情况就叫做“黙运”。一开始念n̈时,连心念都做不到,一念嘴里就会有动作,这个声没发过,不习惯。慢慢多念,会黙念了,心里边听着这个声音,当你会黙运它了,就非常简单。声音它是有能量的,默念它是有能量的,心念也有能量,但它少了,它不是能了,是电磁波的范畴了,一到黙运时电磁波都非常少了。”(摘自《发蒙》第八章 意的修炼,第一节 简介,四、怎样进入意元体)
“默念和心念区别在哪?(没能量)太抽象了,具体点,(默念时里面有感觉)光脑子里有感觉吗?(它嘴形还动),默念时有形动,有形动的话还得有脑子里神经细胞在支配它动。当默念时,没形的动了,口腔也不动了,也不借助气流了,这样脑子里就不需要运动神经来支配它了,它也不支配它了,但它里边还有个音,那个音怎么来的?自己想想!”(摘自《发蒙》第九章混元文化,第二节念n̈机理)“如这是个枣,是这个样子,有实体,到脑子里去,脑子里有枣的形象,但实体没有了。但这个象里边有能量的,当它一抽象,把枣的能量抽去了没有能量了,把这个象给抽掉了,没能量了,加个符号起名叫枣。这个是桃子,那个是西瓜,像这个名称,就是把事物具体的象抽掉了,只是剩了一个符号。所以这时候能量体脑子就没有了,就是个符号了,从现代哲学和逻辑学就讲到这儿。我们说你把能量体把能量抽去了,取个名叫枣。它内容没有了但还有一个轮廓,我们取名叫廓象,实际里面还有东西,练功后脑子会感觉这个东西。”(摘自《发蒙》第二章意元体理论,第一节意元体简介,二、意元体的功能)
“我们人平时对事和物习惯了,就有一个从映象到受象到形象的过程。我们练功的时候其实也用这个前半部分。比如说看一个东西,这有个柚子,你一看是一个黄球,这个黄球就叫做物象,睁开眼睛也有,闭上眼睛也有,这是第一步。这个物象就是这个实体物表面的光线作用到我们的视神经的缘故,它的质量没有了,这只是它的电磁波作用到我们脑子成的象,这第一步是从物理到生理的过程。第二步就没有物理过程了,脑子里黄球的形象还有,但把黄颜色不要了,这就是个廓象。这里边电磁波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就那么一个物体的轮廓。那个轮廓显的很清楚了,再把轮廓的轮也不要了,轮没有了,电磁波能量也没有了,这就是时空结构了,这是一个
象。
象相当于过去说的无极,廓象相当于太极,物象相当于阴阳,物体就是相当于万物了。”(摘自《发蒙》第八章意的修炼,第一节简介,四、怎样进入意元体)
“n̈音乃灵元抽象之声音符号”“普通词汇都是从感觉器官感受到之后脑子成个形象,由直觉到表象到形象,有了形象之后再抽象它,出来那个词汇。现在人们对意元体还不认识,感觉、表象、形象这些都还出不来。你感觉到直觉是它,表象也是它,形象也是它,抽象还是它,都是它。它没有从感觉到直觉到表象到形象到抽象,没有这个逻辑性形成过程。一说就是它,从一开始就是它,到后来还是它,它是个真的。实象就是这样,不需要搞概念抽象的过程。你只要认识到,一感觉到就是它。”“n̈是意元体表实性的声音符号在听觉里的投射”(摘自《发蒙》第九章 混元文化,第二节 念n̈机理)“n̈是意元体本体的表实性的符号在音区里的反射”(摘自《发蒙》第八章意的修炼,第一节简介,五、怎样练意元体)
“默运n̈乃意元体之性象体之升华之成始成终之内容,可加速其觉、知、得、留之进程。”(摘自《发蒙》第八章意的修炼,第三节认知意元体后之功程,二、默运n̈ )
“这个n̈它没有词汇,也不像音乐有个乐章,它不表示任何意思,因此它本身除了发这个n̈发声的能量外,它本身信息里边是不具备能量的。这就是念这个n̈发声的能量和n̈本身标志的能量不是一回事情的。比如说“无”的u,也是个单音,“有”的这个y也是个单音,是个单字,但它有意义,有意义就有个特殊的信息结构,特殊的信息结构它本身就能集合能量。这个n̈它没有任何意义标志着,因此它那个信息就不会去聚合能量,念这个n̈和这个e n进的象是不一样的。如果念简单的n̈n̈n̈n̈n̈,它在脑子里是~~~~一个个连接起来无限重复,是混沌现象。单一事物的无限重复就是混沌。所以这么反复念反复念n̈,就直接进意元体了。”(摘自《发蒙》第八章意的修炼,第一节简介,四、怎样进入意元体)
“心里边要想着它,要懂得它。有声音的念,自己主动地念,是在契合那个灵元;当念这个n̈念成片的时候,n̈老是连着,没用声音来念,声音能量也没有了,就是灵元它的本身显现出来了;听的时候,听这个n̈音,它就不是声音了,但意元体里边反映出来,里边回忆这个音,想着它,它就没有能量了,这时候它就可以是灵元本身的性象再现。”(摘自《发蒙》第九章混元文化,第三节n̈ 的作用和练法)
“n̈音乃灵元抽象之声音符号,默运之即其性用表现之主动性、虚灵性、觉知性……均囊括其中,加之n̈音之无表意性、独立性、统一性、简单性,故参照系不能“阻隔”其进入灵元并与之合一。然而参照系中未曾接受n̈音符号,故欲形成习惯定势,需费一番苦功方可,因为这一个崭新符号也可成为对灵元的抽象概念。反复念之自可使灵元之性象而成体象。当灵元体象显现后(至幽晰方属显象——具象),则进入虚灵体阶段,则可称ne。”(摘自《发蒙》第八章意的修炼,第三节认知意元体后之功程,二、默运n̈ )
“所以念这个n̈就有这么个特殊作用。我们要经常地念它,经常地听它,听习惯了,它就在脑子里,在意元体参照系里边打上烙印了。它也能在参照系里边打上烙印?是的,它和普通参照系烙印是不一样的。它在参照系里是能够穿透参照系进入到髓核里边去。它也可以停留在参照系里边,作为我们识别的记忆浮现的一个模式。所以念这个n̈,或者回忆这个n̈就是直接对这个灵元——意元体髓核。”(摘自《发蒙》第九章混元文化,第三节n̈ 的作用和练法)
“当我们念这个n̈,有声音的时候,n̈标志的是意元体的髓核——灵元,是它的声音标志符号。当心念没有声音的时候,声音的能量没有了,它直接和灵元那个意元体髓核结合到一起了。因为这个n̈音它是独立的,跟谁也不能相配合,一配合就成了复合音,就变了,不是它了。n̈音它又不表示任何意义,而且在我们意元体里边没有它的痕迹烙印,所以念n̈这个音的时候,它本身就符合灵元髓核的体性象。六祖讲,无者无二相,念者念真如,怎么去念真如?他没有办法。我们念这个n̈,就是在念真如。”(摘自《发蒙》第九章混元文化,第三节n̈ 的作用和练法)
“这个n̈是意元体的真实状态的另外一种表述方法,里边那个状态就是意元体,那个n̈也是它。当你熟悉了之后,从默念到默运的时候,它自己那个状态就出来了”(摘自《发蒙》第九章 混元文化,第三节n̈的作用和练法“有念这个n̈的机在里面。这个机就是灵元的主动性,灵元在行使它的功能的时候,灵元的状态。所以,念n̈,不念而念、念而不念的时候,它里面还有个东西就是那个机。以后,声音都没有了,就纯粹那个机了。这个机是灵元的真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