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产品监测 | 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落地及技术突破助力企业竞速发展,短期过渡方案共存,长期锚定高能效体系

●中汽学会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判定标准

2025年5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其中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定义,即规定离子传递必须完全依靠固体电解质来实现,从而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在技术层面划出了明确的界限。

●提供标准支撑,为全球产业链输出“中国方案”

该全固态电池判定标准为企业研发、产品认证和市场应用提供了统一标尺,助力企业明确技术路线、优化开发设计,使检测机构能标准化判定产品类别、降低推广成本,也杜绝了“伪全固态”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和行业秩序。中国率先建立此规范,为全球产业链提供“中国方案”。

●固态电池致命难题迎来突破,产业化进程加速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通过原位透射电镜技术在纳米尺度揭示了固态电池突发短路的核心机制,并提出突破性解决方案,这一成果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扫清了关键障碍,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开发无机- 有机复合电解质,实现三大突破

研究团队提出“刚柔并济”的无机-有机复合电解质,通过三维聚合物网络的机械柔性和电子绝缘特性,抑制锂金属析出与互连,显著提升电池稳定性和安全性。

●政策闭环赋能产研协同,助力企业竞速发展

近期,众多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竞相加速布局。一方面,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企业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宁德时代建立全固态电池验证平台并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国轩高科发布金石全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及装车测试。

另一方面,宝马、比亚迪、长安等车企积极推进全固态电池的装车测试和量产计划,宝马i7近期启动路测,比亚迪刀片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显著提升,西安基地计划2026年建成,长安计划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量产。

同时,工信部将固态电池纳入《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培育3-5家生态主导型企业,明确2027年前完成国家标准体系框架建设,此举与《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形成政策闭环,标志着固态电池从技术规范到产业落地的系统性布局全面提速。

●四大技术路线引领,固态电池技术多元竞速

当前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主要分为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及复合电解质四大方向,各技术路线在性能、成本和产业化进度上差异显著。

硫化物路线凭借高离子电导率和能量密度潜力成为技术高地。氧化物路线以化学稳定性强和循环寿命长为优势。聚合物路线因柔韧性好、易加工适配柔性场景。复合电解质路线通过混合多种材料平衡性能与成本。

●短期过渡方案共存,长期聚焦高能效体系

固态电池未来技术发展路线将呈现多路径并行、分阶段突破的特点。

短期(2025-2027年)将以半固态电池为过渡,通过氧化物或聚合物复合电解质与现有液态电池产线兼容,实现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提升。

中期(2027-2030年)硫化物路线有望迎来突破,复合电解质将成为折中方案加速产业化推进。

长期(2030年以后)硫化物将成为主导,同时复合体系细分市场并存。根据不同技术路线特点来看氧化物因其成本优势和良好的循环寿命,在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聚合物因其柔韧性和可加工性将在消费电子中率先普及。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SbEnNByr-FdiWAiKtpjpb8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