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1000字,读完约3分钟
“
充分重视科技发展趋势下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社会与老龄社会的协调、协同发展。信息社会带来了新经济模式与动力,与老龄社会间相互影响,对社会参与、社会运转和社会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老龄社会人口寿命提升带来的总体智慧智力资源增长,是老龄社会和信息社会下的重大命题。与此同时,要全面评估信息化等科技进步带给老龄社会的各种现实和潜在作用。
——“老龄社会十大议题”之二: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社会条件下的老龄社会
本文首发于“老龄与未来微信公众号”,作者系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佳。
”
6月30日,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至 2018 年 5 月 8 日,全国4040 家人工智能企业中,北京有 1070 家,占比 26%;全国拿过风险投资的1237家人工智能公司(含 31 家已上市公司)中,北京有431 家(含 12 家已上市公司),占比 35%。北京-“中国AI第一城”的称号可谓当之无愧。白皮书还认为,北京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重点领域为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新零售和无人驾驶。
智慧养老在北京这座“中国AI第一城”缺席人工智能重点应用领域,不能不让人遗憾。
实际上,北京在作为“中国AI第一城”的同时,也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
截至2017年底,北京共有户籍老龄人口333.3万,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4.5%,其中65周岁以上户籍老龄人口219.9万,占比16.2%;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16.72%,失能老年人口占比4.78%。而这一数据,还没有将庞大的“银发北漂族”计算在内。
数量巨大的同时,还有增速迅猛。据北京市民政局介绍,北京平均每天增加500多位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120多人。
以北京核心区西城区为例,截至2017年底, 西城区144万人口中,老龄人口39万以上,占比高达27.1%,比2016年增长了0.6%。全区老年人数量相当于门头沟区人口总和。
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规划中,人工智能与智能养老是密不可分的。在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和“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同被列为积极推进“互联网+”的重点行动之一。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更是如此,它起于“人”,也要落回“人”。
不过,智慧养老在北京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重点领域的缺失,也意味着智慧养老是一片“蓝海”,是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机会。在老龄社会与智能社会同向且同步的发展进程中,如何满足老龄群体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可以是人工智能创新的起点;如何发挥老龄群体的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钥匙;而如何激活老龄群体的活力,应该是人工智能普及的关键。
而北京,在从“中国AI第一城”争当“世界AI第一城”的同时,还应争当“世界智慧养老第一城”。这既是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立足科技高地优势,提早布局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北京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发挥资源优势,为其他城市乃至其他国家回答如何迎向老龄社会的应有作为。
本文首发于“老龄与未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