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量子情感生活
你大概听说过“薛定谔的猫”。就是那只既死又活的猫,被锁在盒子里,成为量子力学中最有名的比喻。但你可能不知道,薛定谔不仅有猫,还有一连串“既爱又不爱”、“既忠诚又出轨”的狗血爱情。一位诺奖级物理学家,一生追求“波函数的确定性”,却始终陷在“情感的叠加态”中。相比较于他写下的薛定谔方程,他的感情生活比他的公式更难解。
乖学生变情圣:天才的第一重身份裂解
1887年,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家庭富裕,父亲是植物学家,母亲是坚信科学教育的德奥混血。
他从小成绩优异,偏爱文学和哲学,却在19岁时决定主攻物理。在维也纳大学时,他深受波尔兹曼和马赫的影响,走上了对“世界本质”的探索之路。
按照大家对物理学家的刻板印象,这位少年天才应该是一个典型“只爱公式,不懂风情”的科学宅,但薛定谔的人生剧本完全不一样。他在30岁时,与学生时期的青梅竹马、热情洋溢的安妮·贝尔蒂结婚,但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不对称”。
为什么?因为结婚几年后,薛定谔发现,他并不是一个“专一”的男人。他想要的不止是稳定态,更是“心灵的缠绕态”。
第一段狗血
爱上好友的老婆,还计划一起“私奔研究”
1925年,38岁的薛定谔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一个滑雪场度假——但他不是来滑雪的,而是来“疗情伤+写论文”。
此时,薛定谔正面临中年危机,婚姻失落,研究卡壳,但这场旅行,却给了他两样意想不到的东西:
1.他写出了量子力学史上最重要方程之一 —— 薛定谔方程
2.他“跟好友的老婆谈起了恋爱”……
这位好友是奥地利著名的数学家阿瑟·马奇,他的妻子希尔达·马奇(Hilde March)不仅是薛定谔的老朋友,还是他妻子安妮的闺蜜。四人关系复杂而暧昧。
薛定谔和希尔达来了一段“精神出轨+学术共振”的关系——他不仅爱上了她,还计划邀请她“陪他去英国进修”。
更惊人的是:他的原配妻子安妮·贝尔蒂并不反对。她默许这段三角关系,还建议他们去英国发展“学术+情感”。
这段“量子三人行”,最终没有修成正果。但它揭开了薛定谔后半生情感模式的序幕:固定老婆+若干情人+理想化的情感乌托邦。
🧪 叠加态里的猫,映射了他的人生?🧪
就在与希尔达陷入情网的同时,薛定谔也陷入了科学的高峰期。
1926年,他提出了薛定谔方程,用波函数的方式描述了量子态的演化。这是一种全新的看待粒子世界的方式:
· 宇宙中的粒子不是“确定的东西”,而是处在“可能性的叠加态”
· 你不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正如你无法真正“看清”一个人的内心
这套理论迅速风靡,但也引发争议。尤其是与海森堡的矩阵力学相比,薛定谔的“波函数解释”更偏向“连续、确定、整体”,却无法解释“测量”带来的突变。
于是他抛出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
他说:“如果把一只猫放进盒子里,放入一个随机放射性原子和毒药,那么猫的生死状态,在观察之前,是‘既死又活’的叠加。”
听起来荒唐?可他的情感生活,不就是一只不断切换状态的猫?
他与情人希尔达关系若即若离,既想要她,又不放弃原配;对女儿既疼爱,又不承担抚养;他的情感世界,本身就处于一种永远“不测量”的纠缠态中。
第二段狗血
爱上女学生,并和她生了个孩子,老婆默许
1934年,47岁的薛定谔离开奥地利,赴英国担任牛津大学讲席教授。
这期间,他遇到了第二段狗血故事的女主角:一位20岁出头的爱尔兰裔女学生、已婚女性——他不仅和她热恋,还让她为自己生下一个女儿。
孩子出生后,他的原配安妮竟然仍与他保持婚姻关系,并承担照料孩子的任务。整个过程没有家庭撕裂,没有社交封杀,仿佛这就是一位“量子大家庭”的日常。
他在写信中说:“我不太相信所谓忠诚,那是对人类多态本性的误解。”
也就是说,他科学上反对“决定论”,情感上反对“忠贞论”。
第三段狗血
🧬 逃亡印度,带两位女性同行,照样做研究 🧬
1938年,纳粹控制奥地利后,薛定谔因政治立场和犹太人背景不得不逃离。他先后在英国、比利时、意大利短暂停留,最后被邀请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大学任教。
你以为他孤身逃难?不。他带着原配安妮、情人希尔达(对,就是之前那位),和一只猫(真的)一起去了印度。
在印度的几年里,他继续研究量子生物学,写下了后来的名著《生命是什么?》,这本书后来深刻影响了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结构。
而在情感生活方面,他仿佛在做一场“多重宇宙试验”:每一种可能性他都试一下,看哪个会坍缩成现实。
尾声
一个科学家的情感测不准原理
薛定谔的晚年生活没有太多波澜,但也没有安宁。他始终没有与安妮正式离婚,也没有合法迎娶任何一位情人。他的女儿们各自生活,偶尔通信。
1961年,74岁的薛定谔在维也纳去世。他的遗产被用于科学研究,他的名言被写进了教科书,而他那段“薛定谔式的人生”,却被历史轻轻盖过。
他的感情生活,就是一只“薛定谔的猫”
我们对薛定谔的评价,可以是“浪子”、“不负责任的父亲”、“爱上所有人的情感控制者”。也可以是“真诚探索多元情感的浪漫主义者”。
用量子力学的视角来看:
他的情感世界,也是一场量子实验。
在未被彻底观察之前,每一段关系都处在爱与不爱、生与死的叠加态。
只有在测量的那一刻——坍缩发生了,结局无法逆转。
薛定谔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