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器械之家获悉,耶鲁大学医学院(YSM)近日宣布成立耶鲁生物医学成像研究所(Yale Biomedical Imaging Institute, YBII),整合全校在成像技术、临床转化及数据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资源,致力于推动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跨学科突破,加速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协同创新。该研究所将成为美国为数不多的综合性生物医学成像创新中心之一,为疾病机制解析、精准诊疗及健康管理提供前沿技术支撑。
01
领导团队与多学科架构
乔治斯·埃尔·法赫里(Georges El Fakhri)博士,耶鲁大学放射学与生物医学成像教授,同时兼任生物医学信息学与数据科学教授(以伊丽莎白·米尔斯(Elizabeth Mears)和豪斯·詹姆斯森(House Jameson)冠名),已被任命为耶鲁生物医学成像研究所(Yale Biomedical Imaging Institute, YBII)的首任所长。研究所的其他领导成员包括:
刘驰(Chi Liu)博士与达斯汀·沙伊诺斯特(Dustin Scheinost)博士: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副主任
克塞诺丰·帕帕德梅特里斯(Xenophon Papademetris)博士:生物医学成像数据科学副主任
凯莉·科斯格罗夫(Kelly Cosgrove)博士:生物医学成像临床转化副主任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耶鲁生物医学成像研究所从构想走向现实,并期待其在未来多年内对跨学科领域产生积极影响,”埃尔·法赫里表示。
该研究所的构想源于耶鲁大学医学院(YSM)院长南希·J·布朗(Nancy J. Brown)医学博士发起的一项为期一年的战略规划,由埃尔·法赫里博士、放射学与生物医学成像教授刘驰博士,以及放射学与生物医学成像、生物医学工程教授道格拉斯·罗斯曼(Douglas Rothman)博士共同领导。
刘驰博士表示:“通过与耶鲁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及耶鲁大学文理学院的利益相关者进行40余次倾听会议,我们明确认识到,耶鲁大学拥有一支独特的多学科、跨院系教师团队,他们对耶鲁生物医学成像研究所充满热情”。
02
三大战略方向:技术、转化与数据驱动
此次战略规划为研究所确定了三大核心机遇领域:
新型成像技术开发
整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磁共振(MR)、光学成像及多模态融合技术,开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成像工具。例如,研究所将推进新型分子探针与成像探头的研发,以实现疾病早期标志物的可视化。
临床转化研究
通过成像技术解析疾病机制,指导个性化诊疗。例如,利用PET-MR多模态成像技术,在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实现精准分期与疗效评估。研究所将扩大在脑成像领域的优势(耶鲁在健康与疾病脑成像领域已居全球领先地位),并拓展至癌症、炎症及心血管疾病成像。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赋能
针对成像数据的高维度特性,开发AI驱动的分析工具。研究所将整合耶鲁数十年的成像数据资源(包括PET、MR及临床评估数据),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平台,并开发深度学习算法以加速疾病预测、诊断及治疗监测。例如,通过AI模型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代谢模式,实现早期干预。
研究所正式整合了耶鲁大学多个历史悠久的成像中心,包括:
耶鲁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中心
耶鲁磁共振(MR)研究中心
成像信息学与数据科学核心实验室
此外,研究所将推动高场强、高分辨率PET及MR扫描仪的部署,这些设备将支持从分子到器官尺度的多尺度成像研究。基础科学研究副院长Anthony Koleske博士指出:“多模态成像技术能够同步探测生理与生物途径,其协同效应远超单一技术,这将极大拓展研究规模与深度。”
研究所将促进跨部门临床试验,吸引全球受试者参与。例如,在癌症研究中,通过PET-CT动态成像评估肿瘤代谢异质性,指导靶向治疗;在神经科学领域,利用功能性MRI(fMRI)与脑电图(EEG)融合技术,解析精神疾病的神经机制。
研究所的成立标志着耶鲁大学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战略升级。放射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教授Douglas Rothman博士表示:“自1980年代起,耶鲁即对成像技术进行开创性投资。研究所的成立将确保我们在转化与临床研究中的领导地位。”所长El Fakhri博士进一步指出:“整合多模态成像技术的意义在于探测早期疾病与亚临床病变,推动从‘疾病成像’向‘健康成像’的范式转变。”
通过跨学科合作、技术创新与数据驱动,耶鲁生物医学成像研究所有望成为全球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标杆,为精准医学与健康管理提供革命性工具。研究所的开放数据平台与计算工具亦将赋能全球科研社区,加速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