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未来公交改变城市》报告发布 大数据将构建城市公交新格局

7月8日,在世界银行(WB)、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中国交通报联合主办的“第九届海外华人交通协会—世界银行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上,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北京代表处和“车来了”公交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未来公交改变城市》研究报告。研究选取了国内25个不同类型城市,通过分析公交出行“大数据”,展现了不同城市居民公交出行差异特点、公交服务水平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机遇。

众所周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不仅能方便市民出行,也是缓解城市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的必要手段,一直是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重点。在宏观政策上,2012年,国家交通运输部将北京、深圳、武汉等15个城市列为首批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给予政策资金支持,随后几年又进行了扩容,几乎包含了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和经济强市。在执行层面,各地纷纷采取公交优先策略,在轨道交通建设、公交车道划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根据大数据分析,在出行早晚高峰,小汽车平均车速与公交车速度相当;5公里内,小汽车乘车时间仅比公交车快2分钟,公共交通的优势开始显现。

然而,根据《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尽管公交运营车辆、线路和里程不断增加,但常规公交年客运量仍从2014年的781.88亿人次下降到2017的722.87亿人次。

从广大乘客的出行体验看,公交站点布局不科学、等车不规律和时间长、车速慢、车内拥挤等问题的存在,阻碍了人们选择公交出行。24个城市统计表明,早高峰城市大客流站的平均等车时间为7分钟,而且受到交叉口信号延迟、道路拥堵和公交站点上下车耗时影响,公交到站不准时情况突出。

同时,政府管理部门及公交公司对公交需求分布和出行规律研究不够,如哪个公交站点早高峰客流量最大,哪个公交线路高峰车内最拥挤,哪个大客流公交线路经过的路段最堵,导致管理粗放,线路设置、车辆安排等方面存在滞后,不仅导致公交服务供给与市民需求的脱节,也影响了公交运营效率。

但随着车载GPS和移动支付的普及,越发丰富与开放的公交数据,给城市公交大数据研究带来了极大便利性和无限机遇。海量客流和车辆运行数据,不仅使信息获取更为全面、局限性减少,也能挖掘出全天候动态居民出行需求分布,用于政策制定,更可以带动传统的公交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型。

事实上,中国城市正引领这场变革。中国不仅拥有全球90%以上的电动公交车,也正引领着全球公交支付变革。比如在合肥、襄阳等城市,已实现第三方QR支付、银闪付和手机NFC三种支付方式在所有公交线路上100%普及。由公交公司、车辆生产企业等发起的智能无人驾驶公交试验,也在深圳等城市萌芽。

从实际情况看,公交地铁一卡通、支付方式多元化确实给乘坐公交带来了很大便利,大数据的应用也为交通管理部门和运营部门合理安排运力和线路提供了帮助,一些乘车app的出现也方便了乘车人更加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安排出行时间。

“大数据的涌现、新技术的革命与市场力量的助推为城市公交服务升级提供了巨大机遇。”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表示,随着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技术相继涌现,未来城市出行将被重新定义。

不过,目前在公交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仍然不够充分。刘岱宗说,出行领域的革新、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在出租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充分引用,解决了打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在公交领域,受困于IT能力与资金的不足,公交车实时回传的数据并没有得到充分分析和使用,乘客等车时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但大数据仍然是解决公交发展的突破口。车来了总裁兼首席科学家孙熙博士表示,期望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的价值,通过公交提速全面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最终优化居民乘车体验,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届时,借助大数据与创新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城市公交也会如同共享单车、互联网约车、自动驾驶一样,变得更加摩登、便捷、有趣,成为包容、智慧和绿色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孙熙说。

(责编:武亚东)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09A1H2VI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