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自适应学习”怎样完美融合

作为一位在教育行业探索20多年的“老兵”,龙之门教育创始人、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应该更强调“融合”而不是“技术”,完全依赖技术让学生自适应学习是不成立的,学生主动用系统刷题、查缺补漏的意愿并不强烈,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用互联网共享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如何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数据和事实的学情分析为师生的教与学过程赋能,增效减负,辅助教学。

从自悟棋道看教育

我喜欢下围棋,尤其是在学生时代,喜欢得近乎狂热。40年前,学习的通道极少,我想尽一切办法学习,增长棋力。于是,彻夜鏖战,课堂纸上厮杀就成了常事。

20年前,我进入教育领域,慢慢了解到,学习是一个多要素多环节的复杂过程,一旦触发激活,后面的环节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一样的效应。反观我围棋之路,基本属于兴趣触发,而后“自学成才”。

从技术发展看教育

前2年李世石和柯洁先后败于人工智能围棋软件,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迅速蹿红。前几年大家还在热议的“互联网+”早已升级为“AI+”。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广泛地进入各行各业,包括教育领域。

今年,北京市海淀中关村大街上出现了一大波送货机器人,开启全球首次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定点配送刷脸取件,还可实现快递员接驳。当下,各种推断、论点登台,偶尔也掺杂着类似“人工智能取代教师”夸大其词的宣传。

教育的大门已经打开,让教育信息化2.0变为现实是我们教育从业者的共同愿景。(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其中,“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

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教育

毋庸置疑,将先进的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重要推动力来自于科技公司。基于技术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的基本国情,我认为“机器人将代替老师”是谬论。我们不妨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来认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来理解教育体现国家意志,要坚持国家育人目标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援引科技日报总编辑的观点: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离开科学的指引,技术的发展注定不会走得久远。教育是门科学,人工智能属于技术范畴,不是技术使得学习更有效,而是教育规律,是技术与教育融合时遵从了教育规律。

任何人都要对教育心存敬畏。英国哲学家斯宾赛说:教育为未来做准备。未来,甚至当下,知识数量激增,更新速度加倍,在不可能也没必要学习全部知识的前提下,学习什么最有价值?科技突飞迅猛地发展,智能机器人将代替一半以上的人类劳动。在智能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的工作之外,不能代替的是什么?人类独有的作用是什么? 我认为是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创造能力。于是教育开始重新定义,国家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孩子们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我们都知道,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型:从“双基”的确立,到“三维目标”的提出,再到“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落实到考试评价中,体现在对结构不良的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对来自现实情境素材的审辨思维能力,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交流能力。当下的自适应学习较好地解决了以客观题为考查形式的知识点掌握水平,解决了获取学习资料、陪伴、测评、作业布置等教学外围环节。最核心环节的教与学都还在技术探索中。如此,自适应学习代替老师,或者发挥功效的占比大于老师的说法就属于夸大其词了。

我自认为是在教育领域中成长的IT人,对技术我充满信心、主动拥抱。Knewton是全球领先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自适应学习引擎的公司。两年前,我们接触Knewton并有了一段愉快的合作阶段。Knewton退出中国后,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完成了初高中数理化知识图谱以及自适应学习系统。系统完成后一直处于部分学生试用阶段,最近才开始商业化运作。主要原因是没有思考清楚贴切的应用场景,因为教育信息化的真正本质是融合而非技术。

我认为,自适应学习并不是自适应刷题,完全依赖技术让学生自主地适应性学习是不成立的。因为在我们内测过程中发现学生主动刷题,查漏补缺的意愿并不强烈。如此看来,如果不能触发学习的动机,真实有效的学习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顾明远先生说:人要靠人来培养的,技术是替代不了,技术只是手段而已。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关键在教师。优秀教师的稀缺造成教育的不公平。这时候,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用互联网共享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如何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数据和事实的学情分析为师生的教与学过程赋能,增效减负,辅助教学,而不是技术代替老师。

强化刷题、记忆、套路已经是不合时宜的,拿高科技的工具做与时代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事,是对学生发展的不负责任,是对教育规律的漠视。哈佛大学语言和信息中心研究员李太豪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方法去真正地了解学生、解放老师、减轻负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这个最终目的。

这样,就回答了一个问题,即人工智能是辅助教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最后,我想说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应用有很多,比如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资源交互甚至还有社会交互等等,这值得每一个人去思考、去探索。

文章来源:鲸Media

作者:龙之门教育创始人、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

版权声明

本文系微信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转载编辑文章,编辑后增加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本公号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对其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快速审核处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11B0TMZ8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