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Neo4j+D3展现的应用实例

本文主要讲解图数据库在真实项目中的实践应用,取自于笔者参与的实际项目代码。

后端用的是图数据库neo4j来存节点和关系,前端用的是D3来画图。前后端交互是通过json数据来完成的,即neo4j查出的结果组装成json后,传递给D3来画图。

Neo4j

首先看一下pom文件相关代码,如下:

如图所示,笔者用的是neo4j-java-driver连接的neo4j,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例如Spring-Data-Neo4j等连接方式(只不过笔者所在项目中的spring版本和Spring-Data-Neo4j版本冲突,所以不能使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spring中已经有neo4j的相关支持了。本来程序一直连接不上,项目启动报错。后来发现是因为neo4j-harness包中的neo4j-server、junit,和spring中相关包有冲突。所以用exclusion去掉依赖即可。

然后是加载驱动的代码如下:

java连接neo4j的方式有三种:bolt、http和https,笔者选用的是bolt协议。同时为了方便,将neo4j的url、用户名和密码做成properties文件来读取。

最后就是具体的调用代码了。如下所示:

@Override

public Map, Set> searchAllPathsOfTwoNodes(String firstLabel, String firstName,

String secondLabel, String secondName) {

Map, Set> searchResults = null;

Driver driver = driverManager.getDriver();

try (Session session = driver.session()) {

searchResults = session.readTransaction(tx -> {

return standardGraphDao.searchAllPathsOfTwoNodes(tx, firstLabel, firstName, secondLabel, secondName);

});

} catch (Exception e) {

logger.info(e.getMessage());

}

return searchResults;

}

用内部类和lambda表达式的方式调用dao层的代码。正如在之前文章中所提,应避免写出循环开闭事务的代码,应将循环放进dao层里。dao层相关代码如下:

/**

*

*

Title: searchAllPathsOfTwoNodes

*

Description: 查找某两个节点是否有关系(全部路径)

* @param tx

* @param firstLabel

* @param firstName

* @param secondLabel

* @param secondName

* @return 参数说明

* @author houyishuang

* @date 2018年1月21日

*/

public Map, Set> searchAllPathsOfTwoNodes(Transaction tx, String firstLabel, String firstName, String secondLabel, String secondName) {

Map, Set> returnMap = new HashMap(16);

String cypher = "MATCH (a:" + firstLabel + "), (b:" + secondLabel + "), p = allShortestPaths((a)-[*]-(b)) RETURN p";

List records = tx.run(cypher, parameters("firstName", firstName, "secondName", secondName)).list();

if (!records.isEmpty()) {

for (Record searchResult : records) {

Map, Set> map = StandardGraphUtils.getIdsFromPath(searchResult.values().get(0).toString());

returnMap = StandardGraphUtils.pathMapMerge(returnMap, map);

}

}

return returnMap;

}

该方法实现的功能是查询两个节点之间的全部路径。可以看到,直接用传过来的参数拼装成cypher语句,到neo4j中查询出结果,然后组装成想要的格式返回即可。

D3

之所以决定要用D3而不是ECharts,主要是觉得D3的灵活性更大一些,可以做一些定制化的需求。而ECharts的功能都已经给你提供了,想要定制化比较困难一些。当然,D3相对于来说更难上手,所以这里先普及一些D3的基本概念。

D3是一个JavaScript的函数库,是用来做数据可视化的。D3的全称是Data-Driven Document,数据驱动的文档。D3的核心是数据和元素之间的绑定,这点需要读者自行进行理解。下面讲解一个核心概念:update、enter和exit。

既然D3做的是数据和元素之间的绑定,那如果数组长度和元素数量不一致,就会带来三个选择集:update、enter和exit,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没有被元素绑定的多余数据叫做enter;没有数据对应、多余的元素叫做exit;元素和数据一一对应的部分叫做update。

enter代表没有足够的元素,因此处理方法是添加元素;如果存在多余的元素,没有数据与之对应,那么就需要删除元素。所以可以看到,在D3中,数据是最为重要的。可以删元素,但是不能删除数据。

但是如果不知道数组的长度,如何为update、enter、exit提供处理方案呢?其实,数组长度和元素数量的大小并不重要。在多数可视化中,无论哪一边大,

update所代表的元素都该“更新”。

enter所代表的元素都该“添加”。

exit所代表的元素都该“删除”。

因此,这种数据绑定(Data-Join)允许开发者在不知道新数据长度的情况下更新图形。将这种类似的处理方案总结为一个模板,代码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exit.remove方法。D3中将数据和元素进行绑定,默认采用的是从上到下的顺序。也就是说来一个数据,就和一个元素绑定。这在没有exit.remove出现的场景中是没有问题的。但当有删除元素的情况出现的话,默认的绑定规则可能会出错。比如说原来是a对1、b对2、c对3,我删除了数据2,理论上应该变成a对1、c对3、b没有数据对应,所以是exit。但是,如前所说,默认绑定规则是从上到下,所以实际上变成了a对1、b对3、c没有数据与之对应。结果c变成了exit,导致了错误。解决办法就是不采用默认的绑定规则,改用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绑定,如下:

如上所示nodes是按照inst_cd进行绑定,这样再删除数据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删除元素错误的情况出现了。

明白了update、enter和exit这三个概念,再来理解D3就容易多了。本例用的是D3的力导向图(Force-Directed Graph)。力导向图是绘图的一种算法,在二维或三维空间里配置节点,节点之间用线连接,称为连线。各连线的长度几乎相等,且尽可能不相交。节点和连线都被施加了力的作用,力是根据节点和连线的相对位置计算的。根据力的作用,来计算节点和连线的运动轨迹,并不断降低它们能量,最终达到一种能量很低的安定状态。

functionshowInfo(metaID,analyseType){

varheight =1500;

varwidth =1500;

nodes_data =[];

edges_data =[];

edgeWidth =2;

r1 =40;

r2 =20;

color = d3.scale.category20();

$.ajax({

type:"post",

url:__contextPath+"/standard/standardGraph/initGraph.d",

async:true,

cache:false,

success:function(result){

if(result==null|| result==""){

return"";

}else{

arr=eval('('+result+')');

}

nodes_data=arr.nodes;

edges_data=arr.links;

edges_data.forEach(function(link){

nodes_data.forEach(function(node){

if(link.source==node.inst_cd){

link.source=node;

}

if(link.target==node.inst_cd){

link.target=node;

}

})

});

svg = d3.select("#standardgraph").append("svg")

.attr("width", width)

.attr("height", height);

force = d3.layout.force()

.nodes(nodes_data)

.links(edges_data)

.size([width, height])

.linkDistance(function(d){

if(d.target.model =="CommonCodeRoot"|| d.target.model =="InfoSubject"){

return300;

}else{

return100;

}

})

// .friction(0.8)

.charge(-1000)

.on("start",forceStart)

.on("tick", tick)

.start();

// 箭头

drawMarker();

drawLinks();

drawNodes();

// 标签

drawNodes_lables();

drawLinks_text();

functionzoomed(){

// svg.attr("transform","translate("+d3.event.translate+")scale("+d3.event.scale+")")

svg.attr("transform","translate("+d3.event.translate+")")

}// d3.event.translate 是平移的坐标值,d3.event.scale 是缩放的值

varzoom = d3.behavior.zoom()

.scaleExtent([-10,10])// 用于设置最小和最大的缩放比例

.on("zoom",zoomed);

// svg.call(zoom);

}

})

}

上图所示是笔者在实际项目中参与完成的、用D3力导向图画出图形的部分代码。后台向前台传进json数据,前台拿到json数据进行处理画图(代码不做讲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看D3力导向图的相关知识)。

展示

最后的成果如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11G0WJY9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