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利用K-means进行图像压缩

K-means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聚类算法。聚类,通俗的讲就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K-means是怎么实现聚类的呢?下面我们以一个简单的样例来阐述它的工作原理。

观察上面的图,我们一般会认为这些数据点集中分布在三个区域,即这些数据点可以聚成三个族。K-means的工作过程是:首先随机挑选三个点作为中心点,然后计算所有的数据点离哪个中心点最近,再根据离中心点近的点更新中心点,循环多次直到中心点不怎么变化即可。

利用K-means聚类上面的数据,中心点更新过程如下。

好了,现在大致了解了K-means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下面就进入我们这次的主题——图像压缩。

上图是128*128的png图像,存储格式是RGB,所以这副图像占用的位数是128×128×24=393216。我们怎样利用K-means算法实现这副图像的压缩呢?

我的想法是:这副图像存在许多很大一块区域的颜色相近,既然相近,我们就用一种颜色替代一大块区域中的各色。我们可以人为的用8、16、24、32种颜色表示整幅图像的颜色,也即说明聚类的个数为8、16、24、32。

具体的Python代码如下。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plt 用于显示图片import matplotlib.image as mpimg # mpimg 用于读取图片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import numpy as nppixel = mpimg.imread('bird_small.png')pixel = pixel.reshape((128*128 , 3))kmeans = KMeans(n_clusters=16, random_state=0).fit(pixel)newPixel = []for i in kmeans.labels_: newPixel.append(list(kmeans.cluster_centers_[i,:]))newPixel = np.array(newPixel)newPixel = newPixel.reshape((128,128,3))plt.imshow(newPixel)plt.show()

如果用了16个类,则压缩之后的图像占用的位数为128×128×4 = 65536,压缩比为16.7%。但这种压缩是有损压缩,图像质量会下降,使用8、16、24、32压缩后效果图如下。

可以看到,图像的质量较原图是有所下降的,有点类似在原图上进行平滑处理,并且分类数越多,图片质量越接近原图,这个应该不难理解。

好了,以上就是本次的全部内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11G1VF96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