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宇宙级“喂食秀”!天文学家首次捕捉大质量恒星吞噬气体画面

据科学新闻网站《SciTechDaily》报道,国际天文学家团队首次通过射电望远镜,直接观测到一颗正在形成中的大质量恒星,以惊人速度“吞噬”周围气体。这一发现不仅为大质量恒星形成机制的长期争论划下句点,也证实其成长过程与普通恒星类似。

此为艺术家对原恒星「仙王座A HW2」的诠释图。图中描绘了氨气构成的吸积盘,正以螺旋方式坠入中心的年轻恒星,为其高速成长提供养分,同时在两极喷射出强烈的气流。 (图:NSF/AUI/NSF NRAO/B. Saxton)

由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牵头,团队利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甚大阵列望远镜(VLA),观测距离地球约2300光年的原恒星“HW2”。他们借助宇宙中常见的氨分子(NH3)作为示踪剂,成功追踪到环绕恒星周围气体的运动轨迹。

观测显示,在距HW2约200至700天文单位处,存在一个由高温、致密氨气构成的环状吸积盘。团队测得气体以每年约0.002个太阳质量的速度旋转并落入恒星中,创下大质量原恒星观测中的最高吸积速率之一。

该结果与先进电脑模拟高度吻合,完美验证了“吸积盘喂养”理论模型。观测还发现吸积盘形状不规则,暗示外部气体流不断补充物质,支持恒星高速成长。

这一发现终结了长达25年的科学争议,解决了大质量原恒星是否依赖稳定吸积盘生长的疑问。

考古学家在秘鲁发现一座拥有 3500 年历史的城市

编译链接: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5098840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izIXOPcwM5sFl4hx7mxMx5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