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一圈,太阳也在以相反的方向运行了一圈,当然这是以地球公转为参照物,而形成的一个虚拟的大圆圈,被称为黄道。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圈,为一个回归年,等于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将这个时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就是一个节气的时间,约为十五天五个多小时。两个节气为一个月,约等于三十天半,比阴历一个月二十九天半,多了一天。阴历为了与节气同步,从而产生了闰月,所以闰月就是比节气月少的那一天堆积而成,闰余成岁。
二十四节气,反映着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每个节气,太阳都会在黄道上运行十五度,一年运行二十四个十五度,经过二十四个方位,被称为二十四山。太阳所处的方位不同,对地球气场的影响也不同,于是人们将太阳在十二个地支之位所产生的力量,称之为月将。
所谓月将,是一种人格化的比喻,主宰着一月之气场,如同岁君一样,被誉为十二护法神将。月建到寅,太阳到亥位,也就是月将到亥,寅亥相合,化为了寅月的气场。月建到子,太阳到丑位,也就是月将为丑,子丑相合,形成了地支的六合。
于是地支的六合,依然是方位的相合,只不过是以太阳之力,来反映月建的气场。月建左旋于天,月将右旋于天,是以地球公转而形成的天体之力相合。斗柄指卯为春分,春分是卯月的中气,卯戌相合,太阳在戌位,于是春分节气,太阳到戌山。
同样斗柄指子为冬至,子丑相合,冬至节气,太阳到丑山。如今是小暑节气,小暑是未月的开始,而大暑节气是未月的中气,午未相合,于是大暑节气,太阳到午山。但小暑节气,斗柄还没有指向正未之方,太阳还没有到达正午之位,于是小暑节气,太阳到丁山。
立春节气是寅月的开始,雨水节气是寅月的中气,寅亥相合,所以雨水节气,太阳到亥山,立春就在亥之前,壬山之位。正北为子山,子丑相合,丑月的中间是大寒,于是对于子山来说,太阳大寒到山,大暑到向,到山的对面就是到向,等边三角形之位,就是三合照。
申子辰三合水,对于子山来说,太阳到申辰之位,就是三合照之位。巳申相合,巳月的中间是小满,于是太阳小满到申位,就是子山的三合照之位。辰酉相合,酉月的中间是秋分,秋分节气,太阳到辰山,也是三合之位。
月建顺行十二支,月将逆行十二支,是以地球公转而形成的天体变化。于是月建的方位,就是太阴到山之位,大暑节气,斗柄指未,太阴到未山,大寒到向。同样夏至节气,斗柄指午,太阴到午山,冬至到子山。
所以太阳到山到向,其实是太阳到某一个方位,与月建之位相合,化为了十二个月的气场。寅月到亥位,卯月到戌位,辰月到酉位。细分之下,立春到壬,雨水到亥,惊蛰到乾,春分到戌,一个左旋,一个右转,一年一轮回。